返回

痞子相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7章 077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诫说是过两天就回来, 但五天过去了,赵瑀也没见到他的人影儿。

  她坐在厨房门口,一边端着小碗喂阿远喝羊奶就是从粥场捡来的男婴, 一边和蔓儿叹道“准是又被差事绊住了脚, 也不说来个信儿, 我这心成天提着, 唉。”

  蔓儿将煮好的羊奶小心地倒入大桶中,闻言抬头道“刘铭不是赶去双河口了今天肯定能到,奴婢想老爷没空, 但刘铭肯定有空, 您且放心,不是明天就是后天, 准有信儿送来。”

  阿远吃饱了,有些犯困, 赵瑀站起来抱着他, 在院子里来回慢慢地走,轻轻摇晃着,哄他睡觉。

  蔓儿啧啧称奇“这孩子真与您有缘,别人上手一抱就哭,只有在您怀里最安生。”

  赵瑀轻笑道“我见了这孩子也欢喜,他那湿漉漉的眼睛一看向我,我的心都要软掉了。”

  蔓儿唤粗使婆子将羊奶抬到马车上去, 听了这话打趣道“别人家的孩子您都抱着不撒手, 若是您有了孩子, 还不得宠上天去啊”

  “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才看着别家孩子稀罕。”

  不多时阿远睡熟了,赵瑀把他交与雇妇照料,和蔓儿一起登上马车,向城外粥场驶去。

  灾民中有不少抱着婴孩逃难的妇人,她们吃都吃不饱,早就没了奶水。

  所以赵瑀每天都来粥场,来时必带一大桶羊奶,和熬得浓浓的米油。

  她并没有刻意宣扬,但她是同知太太,身份在那里摆着了,曹州城的太太们陆陆续续也跟风往粥场跑,就算觉得脏乱不愿来的,都派了管事嬷嬷带着米粮过来帮忙。

  托她们的福,灾年里最容易夭折的孩子们,至今为止全都活了下来。

  灾民们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看赵瑀的目光充满敬仰崇敬,竟还有人称呼她为“观音菩萨”

  这可让赵瑀哭笑不得,不过她气质娴静温和,说话的声音总是柔柔的,待人也如春风一般和煦,从没有贵妇那种自以为是的盛气凌人,是以粥场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和她待在一起。

  每次她来,总是有一群小孩子凑到她跟前。赵瑀也不嫌他们脏臭,如果有余暇,还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教他们识字。

  这日仍旧是一样的场景,合抱粗的大槐树下,她坐在石头上,周围或蹲或坐或站,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她,一起跟着她念三字经。

  粥场一角立着四个人,正是二皇子秦王、三皇子齐王,随行的是唐虎和温钧竹。

  齐王摇着檀香折扇笑道“这是李诫的太太吧,一个大家闺秀,竟和蓬头垢面的灾民打成一片,有点儿意思”

  秦王脸上永远是一副淡淡的模样,“你关注错了地方,我们到粥场暗访是做什么来的不是叫你看女人的。你看曹州的粥场,与别处有什么不同”

  齐王呵呵一笑,“二哥,你知道我的,论吃喝玩乐行,论办差我不懂。”

  “但凡灾民聚集的地方,没有不乱的,也少不了打架斗殴。可是你看这里,虽有些嘈杂,却一点儿不乱,灾民们也没有闹事可见人心是稳的,这就证明李诫还是有两下子。”

  “二哥说是便是了。”齐王对此并不上心,左右瞧瞧,忽问道,“温探花,你怎么了”

  温钧竹盯着赵瑀,眼神发滞。

  她对他态度决绝,他心里不恼恨是不可能的。

  从上次都察院门口的争执后,他灰心丧气,只一门心思扑在公务上,整日忙得昏天暗地,强迫自己不去想她,久而久之他真的以为这份感情淡了,然而当再次看到她的那一刻,他方知自己又错了。

  相思和怨恨如潮水一般涌上来,霎时把他卷入暗黑的水底。

  事到如今,他也分不清自己对赵瑀到底是余情未了,还是心有不甘。

  他一时出神,竟没有注意齐王叫他,还是唐虎提醒了一句,他才醒悟过来,忙答道“没什么,下官只是看到这些落难的人们,有些感慨罢了。”

  “所以赈济灾民的差事马虎不得。”秦王就势说道,“他们已然一无所有,现在是无所畏惧的时候,豁出命去什么都敢干,一个不稳妥,就容易激起民变李诫还在双河口”

  温钧竹忍不住又看了赵瑀一眼,方答道“一早就派人叫他去了,算算时辰,晌午他就应该回城。”

  现在已是黄昏,唐虎皱皱眉头,替好友分辩了一句,“双河口什么情况咱们不清楚,没准道路都淹没了,过不去人。”

  温钧竹没说话,只有一眼没一眼偷瞄赵瑀那边。

  槐树下头的赵瑀似乎察觉到有人在看她,抬头看看,没发现什么异常。

  红日虽已西坠,但光芒未减,带着黄晕的阳光透过层层树叶照过来,正好照着赵瑀的眼,她略一偏头,躲过璀璨的夕阳,看见粥场西门远远走过来一个人,她举起手,遮住光,眯起眼睛仔细看。

  那人高高的个子,背着手,晃晃荡荡,溜溜达达,边走边四下里看,似乎在找什么人。

  他逆光而来,赵瑀看不清他的面容,但那走路的姿势,她一眼就认出来了,不是李诫又是谁

  赵瑀起身,张口想要喊他,却不知合适不合适。他没有官服,如果是暗访,那自己岂不是拆了他的台

  她便只望着他,一瞬不瞬地盯着,那样子好像一眨眼他就不见了似的。

  但她忘了,身边还有一群孩子,见她盯着某处,也齐刷刷扭头看过去。

  被这么多人注视,李诫马上发觉了,看见是她,立即扬起嘴角笑了,用力挥挥手,疾步跑过来道“我刚到粥场就听说这里来了个菩萨,万没想到是你你身子娇弱,当心别累着了”

  “我也就和孩子们呆会儿,又不做重活粗活,累不着。我这样没给你添乱吧”

  “怎么会你可是帮了我大忙了,不但提醒了我灾民孩子的安置问题,还帮我安抚了灾民的心你都不知道,曹州下面几个县的粥场都乱成一锅粥了,把潘知府急得吹胡子瞪眼睛的,唯有这里安稳,他还问我怎么做的”

  “能帮到你就好。”赵瑀看他晒得脸膛发红,满头大汗,不由爱怜地给他擦擦汗,“看你又瘦了,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今儿回家吗我晚上给你做点好吃的补一补。”

  李诫看着她,笑吟吟地摇头道“只怕不行,二爷三爷到曹州赈灾,我要准备迎接两位小主子,接下来这段时日都会忙得很。”

  “呦呵,李诫,还知道迎接小主子啊,我们都在这里站半天了。”不知什么时候齐王已经走近,说笑道,“你那眼睛也别光顾着盯你媳妇,偶尔也要往周遭看看。”

  李诫这才发觉,忙不迭上前赔罪。

  因被齐王打趣,赵瑀闹了个大红脸,也过去行礼,聪明地只叫二爷、三爷,没有提及王爷的称号。

  一抬头,她看到了跟在后面的温钧竹,不禁一惊,但面上很快恢复平静,挂着得体的浅笑,后退一步,站在李诫的侧后方。

  李诫自然也看到温钧竹了,心里暗骂道这个狗皮膏药,御史不老实在都察院呆着,跑到这里做什么,这他娘的晦气

  他极其自然地忽略了温钧竹,只和两位小主子以及唐虎说话,“请二爷三爷移步曹州衙门,这里到底不如城内周全,主子的安危是首位。”

  一行人要走,自然不会让赵瑀单独待在这里。

  孩子们就有些舍不得,说今天时辰还没到,一段三字经还没念完,怎么就要走了呢

  李诫听了,俯下身子和打头的几个孩子说“你们喜欢念书”

  “喜欢”孩子们齐声答道。

  “如果建一座学堂,你们吃住都在里面,除了过年可以与父母团聚,平时不能回家,你们可愿意”

  这下孩子们的回答就凌乱许多,有说不愿意的,有说愿意的,还有说要问问爹娘的,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李诫直起腰,摸摸前面几个孩子的头,笑道“回去问问爹娘,过几日再答话也行。”

  一行人回到衙门,天空发暗,已是暮色降临。

  城内的积水已经排干净了,淤泥也清理得差不多,街道上也有了小商贩的身影,曹州城已开始逐步恢复往日的热闹。

  秦王没说话,还是老样子,看不出是否高兴,但他嘴角微微吊起一笑,滑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

  赵瑀眼角瞥见,顿时像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浑身上下畅快极了。

  回到后宅,她便对蔓儿兴奋道“秦王殿下应是满意的,老爷的辛苦没白费,上头终于看在眼里了。这次就算是温钧竹,也绝挑不出老爷的毛病来”

  可她没想到,此时温钧竹拿着李诫的赈灾条陈,冷冰冰地质问“李大人,不知你允许灾民贱卖田地是何打算上好的田地,往常一亩地十两银子也买不到,现在只卖三四两,这发的是灾民财你知不知道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流民出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