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我夺舍了汉灵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章 世家押注,拼死一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家底蕴。

  在此刻彰显的淋漓尽致。

  满朝文武,有一半人出自世家。

  国朝政令推行,若无世家支持,起码会废掉一半。

  数千年的积累。

  恐怖如斯。

  但这样。

  袁司徒和杨司马依然略有不满,这还不是世家全部的实力。

  譬如。

  荣登九卿之位的荀彧、荀攸,国朝四大顶级世家之一荀家的子弟,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纹丝不动。

  而司马家家主司马防,以洛阳令入朝参政,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般,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

  “厉害啊!”

  刘宏忍不住为站出来的官员鼓掌,言语眼神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讥讽。

  “荀彧、荀攸,你们怎么不站出来呢?”

  “这陈群,可是在你们联袂举荐下进入朝堂,意欲为国朝选才制度留下浓重笔墨的,身为好友,不支持下?”

  刘宏开始点名。

  这麻烦,可是两人找来的,总该有个态度才对。

  “察举制,是我大汉朝四百载的选才制度,尚有可取之处,臣以为,暂不做更改!”

  大农令荀彧,出列恭声道。

  眼不斜视,距离昔日老友远远的,表明了立场。

  “臣以为,九品中正制,是有可取之处的。”

  少府府丞荀攸笑着走出,话锋一转道:“但官员考评制度,说到底是为了监督百官为国为民,而国朝已有御史台御史和锦衣卫,再设九品中正官,就显得累赘了。”

  又一刀。

  既稳又准。

  直接捅在老友肺管子上。

  九品中正制的脊骨,就是中正官对官员考评,不设中正官,世家就占据不了领头岗位,那如何能将异己踢出局?

  叛徒!

  众世家官员,望着两人的目光,充斥着厌恶和愤恨!

  顶级世家,本就是世家阶层的领头羊,为世家指引明灯。

  现在,有条堂皇大路,可助世家阶层飞向新的高度,你们荀家二子却叛变了。

  “司马防,你怎么看?”

  刘宏满意点点头,不拘一格提拔两人到九卿位置,至少没有所托非人。

  随后,点名继续。

  司马防。

  洛阳令。

  国朝四大顶级世家之一司马家家主。

  这一会的功夫,站在原地都快睡着了,正是朝廷议政的时候,心咋这么大呢?

  至此,四大顶级世家,陈、荀、袁、司马,全部现身。

  “陛下,是在叫臣吗?”

  司马防似是刚从睡梦中醒来,带着三分惶恐七分不安,只听“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臣近些日子,不知道是患了什么病症,眼神昏花不说,还时常魂不守舍,恐怕难以继续尽忠报国,恳求陛下体谅,准臣告老还乡!”

  臣乞骸骨。

  大汉国祚绵长,年老体衰的官员大有人在,每年都会有十几号人乞骨归乡。

  但你司马防,在顶级世家的全方位照料下,才过四十岁生辰,就不行了?

  前两天,怎么还听说司马家家主在城外雪中射鹿,斩获无数?

  而且。

  时机就这么巧。

  在重要国策表决前,老眼昏花、魂不守舍了?

  这像话吗?

  要不是世家官员自幼接受教育过关,这会就该指着鼻子骂人了。

  “爱卿连听完这次国策的精力都没了?”

  刘宏嘴角抽搐,不忍直视道。

  这司马家,似乎太苟了一些。

  “望陛下体谅!”

  司马防就在低头的功夫,咬破舌尖啼血道:“臣愿来世再报君恩!”

  “朕准了。”

  “谢陛下,伏愿陛下功盖尧舜,伏愿国朝千秋万载,臣先去了!”

  司马防三叩首。

  叩完就站起来,摇摇晃晃走出德阳殿,速度比一般青年人还快,惊呆了满朝文武。

  天杀的老贼,戏还挺足。

  “陛下,九品中正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呕心荐之!”

  袁司徒再次上前一步,竭力控制着殿内的局势,朗声道。

  “陛下,九品中正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呕心荐之!”

  杨司马有样学样,铁了心想要把九品中正制定为国策推广开来。

  “陛下,九品中正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等呕心荐之!”

  众世家官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同时上前一步,整个德阳殿为之一震。

  “既然,众位爱卿都觉得国朝官制、选才制度有问题,朕似乎也不该坚持。”

  世家官员齐抬头。

  眼中闪烁着成功的喜悦。

  果然,世家的煌煌大势,就连帝王也不能阻挡。

  这一刻。

  几乎所有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朕决议,在新年大朝会上,颁布新的官制和选才制度,卿等以为如何?”

  “吾皇圣明!”

  “路子是众位爱卿选的,既如此便如此吧。”

  刘宏冷笑起身,漠然道:“朕乏了,今日就到这吧!”

  “臣等恭送陛下!”

  ……

  未央宫。

  炉火正旺。

  荀彧、荀攸冒雪入宫。

  一阵暖意,迅速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但心底的寒意,怎么都驱散不了。

  “陛下,您真的打算推行九品中正制?”

  荀彧打破寂静,苦笑道。

  他现在,可是夹杂在世家和国朝中间,怎么说怎么做都不是人。

  难啊。

  “九品中正制,可是你荀彧荀文若的挚友,当朝奏荐的新国策,怎么听上去这么抗拒?”

  刘宏停下朱笔,笑道:“再说,朕什么时候说过新的选官、选才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臣与陈群陈子文已划地绝交,生不来死不往,再无瓜葛!”

  荀彧言辞铿锵,冷静道:“陛下,今儿是腊月二十,距离新年大朝会仅剩三天,不用九品中正制,重定选官、选才制度似乎有些来不急啊!”

  在旁一言不发的荀攸,也投出疑惑的目光。

  根据他所知所见,陛下不是冒失的人,但今日朝堂上,怎么显得如此莽撞呢?

  “过来看看,这是什么?”

  刘宏示意二荀到御案前,鲜红的朱砂字,绘制出一道前所未有的选官、选才制度。

  “建内阁!”

  “分六部!”

  “立总督!”

  “开科举!”

  。

  &amp;amp;bp;&amp;amp;bp;</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