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假太子替身 [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1章 太子摊牌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子暗地下手的次数越多, 她却要在明面上装的她在向众人妥协,实在是扮猪吃老虎。

  如今太子她还没有动所有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大家也对太子这种踩在壁垒底线周围徘徊的举动感到闹心, 更重要的是太子她不会主动对付你, 她会非常奸诈地从内部选择瓦解人心。

  这让百官们认为太子根本不是真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也约束过底下的人不要因为一时利益蒙蔽了眼睛,而投靠了太子,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年轻官员主动向太子示好, 太子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的低调, 她开始很积极地回应年轻的官员们!这让不少年轻的官员尝到了被太子重视的甜头,然后他们起了太子投靠的心思,哪怕是他们的上官在约束都抵挡不住这股大趋势。

  而上官们则是越发感到危机感, 他们认为太子是要试图将他们架空, 然后从而将他们从位置上踢出去,于是他们立即做出了反应, 不再像之前那样是那种观察局势袖手旁观的状态,毕竟太子现在的行为举止都是冲他们来的。

  这些上官们开始联合其他六部同级别的大人, 开始对太子进行反制, 他们很聪明不会在镇口城和南镜下手,而是直接对太子的后宫下手。既然太子想捞好处,怎么能让她一个人将好处捞到手里?

  群臣们也积极培养自己的女儿打入皇室,他们默契地向慈明宫释放信号。

  此举正好变成太后为太子扩充后宫, 而起到顺水推舟的理由。

  这一次, 华太后几乎没有和容铮商量的意思,她便将一位齐太傅的孙女给送到容铮的寝殿,这女子生的貌美,唇角还有一颗美人痣, 那是点的春情万种,眼含秋水,楚楚可人,光是瞧她一眼普通男人就要心神荡漾。

  容铮接到这位齐家小姐齐敏儿的时候,她正俯首书案前批改奏折,等美人靠近她时,她指了指书案上的砚台,道:“齐小姐会研磨吗?”

  “小女一直为父亲研磨。”齐敏儿低着头十分的害羞,她开始为太子研磨,然后一边打量太子的风姿。

  果真跟传闻那般被称为玉殿下,只不过从前的太子一直被称为玉殿下也是一种嘲讽,意喻为如玉一样容易摔碎的殿下,也就是笑太子中看不中用。

  现在太子监国一鸣惊人,早已经不是那个傀儡太子,现在的太子是一位龙章凤姿,手握大权的主君。

  最重要的还是,太子是容王最后的子嗣,她要是想,容王殿下留下的旧部随时会回京为她作为强大的后盾。

  这么些年太后有意保持容王旧部的忠诚性,也起到了一定团结的作用。

  齐敏儿研磨的时候,她开始主动与容铮搭话。

  容铮偶尔回应几句,然而在遇到河间府的奏折后,她特地看了眼,发现这是谭西知府新递上来的折子,上面详细说了南镜运输给河间府的粮食开始减少,而燕商也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限制入行。

  据说是南镜流入人口太多了,所以南镜关口开始限制人进关了。

  容铮早先就收到李琴建议严管户口,加强本地户口的请求。如今南镜已经是燕地两制了,许多旧规矩确实跟不上潮流,现在新的趋势就要定新的规矩。

  于是,她搬出了人才招揽入籍政策,她明确规定了哪方面的人才,让他们落户。

  不过容铮也很清楚,这十年内的南镜经济起码有六成是不属于燕国的,她此举给南镜刺激了经济提高了门槛,只会加强南镜的管理秩序,一旦稳定下来,南镜会发展的更快。

  现在大臣们本来就眼热南镜,他们肯定会重新将南镜问题搬出来作文章,以此来捞取利益。

  容铮想她与其让利给不交税还可能阻碍大燕经济的官宦人家,她不如多给交商税的商人,和一些交税的平民百姓,于是,她又制定了另一项特殊规则,凡是不交税人士外来入境家庭不纳入南镜入住条件。

  并且加强了南镜每家每户,无论是世族还是官员家属,凡是六品以下的官员家属都得交税,连读书人也得交税,这交税是一个举动,同样她也实施了一系列补贴。

  比如给私塾的先生的待遇,读书人的季贴,还有当地参军家庭的一定补贴,这些补贴都是跟柴米油盐有关,虽然少,但起码也算拉短了待遇上的差距。

  本来容铮想给一些善堂大量补贴的,但鉴于南镜的监管力度,她怕成为当地贪污的一个避风港,于是她就规定公堂每年堆积的陈米以最低优惠价卖给百姓。或者救济百姓,而且如果每年公堂都举办了,她会为公堂善举记一笔,甚至是定了善堂每年周日。

  这种名利上的嘉奖总会缓解一下善堂生济,而善堂将由南镜商会固定资助,这也是让善堂在民间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间。

  容铮觉得急不来,起码让整个大燕国富裕,她还需要第一个五年来实施温饱计划。

  而眼下,她还有一个麻烦要解决。

  容铮便放下奏折,朝齐敏儿提问一句:“齐小姐今年芳龄?”

  “臣女年芳十五。”齐敏儿羞答答地道,她觉得太子殿下的声音虽然不浑厚,但温柔如三月春风十分撩人。

  敢情还是初中生的年纪。

  容铮又道:“齐小姐读过哪些书?”

  “梁史,燕史,还有文官列传。”齐敏儿这次回答有些干巴巴道:“另有一些女英传。”

  容铮道:“既然如此那不如读读这些?”

  她将自己最近抽空写了一些自己学的一些经济基础,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启蒙书,她交给了齐敏儿道:“这是孤亲著的书籍,你有空看看,上面还有注解,如果有不懂之处可以托人传信给孤,孤到时候教你。”

  说着,她站起来摸摸这位少女的脑袋,像个前辈教育后辈一样提醒她道:“女孩子更要好好读书,日后才会更有前途。”

  齐敏儿:?????

  她只是来侍寝的为什么突然被殿下要求读书?

  然后她抱着容铮的书走出了寝殿,再被欢公公亲自送出宫,这位姑娘再在宫门口遇到自己的父亲齐太傅。

  齐太傅赶忙问女儿是不是太子不要她了,嫌弃她是个花瓶?看来作为父亲的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齐敏儿将自己获得太子殿下亲手写的书的事情告诉了齐太傅,齐太傅看了眼那书,他总归是个有学识的人,虽然不懂里面的内容,但多多少少能看出来和国券所有关。

  而国券所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牟利的大好去处。

  齐太傅就敏锐察觉到这里面或许有给他们齐家的一份机遇在,她早就知道太子有些离经叛道,不按常理来,说不定此刻她给女儿送书是在传递什么信号?

  难不成太子殿下要效仿她的父亲容王设立女官学?

  如果是这样,他们官宦子弟多一个人进官场,也不用天天寄托女婿和废物儿子在官场混开,毕竟他都是女儿们比较优秀的。

  于是,齐太傅也不送女儿侍寝了,他仿佛得到了太子的指引一般,然后他命令齐敏儿跟其他女儿和自己一起学这本书,无论懂多少,下次再到太子殿下面前她们就能给齐家长长脸。

  而次日太后听说齐太傅的女儿不争气,被太子一本书给打发走了。

  华太后便又指了其他姑娘家进太子的寝殿,这次是一批不爱看书的,结果不爱看书又被太子拉着做什么晚操,然后做完晚操,太子又命令这些女子跟她学的教给京城所有姑娘做个早操。

  这些姑娘又被打发走了。

  太后还是不甘心再送了一批会文会武的女子,总归早操晚操很容易就学会。太子不能总不给她这个皇祖母面子。

  然而这批姑娘终于被留下来了。

  太后听闻此事感到非常欣慰,太子终于体谅她的苦心了,知道孝顺了。结果天亮后,这些会文会武的女子组成了武娘军,成为了巡察卫的后勤官,掌管巡察卫的柴米油盐,还有一些日常开销财政。

  这都还只是一个开始。容铮随意的一个打发却没想到十年后的女巡察卫,会成为各地中下层女吏第一个榜样。

  太后得知此事,她倒是没有生气,反而对太子坚持为一个女子而守身如玉感到好奇。

  于是,太后召见了千秋燕。

  千秋燕换下武服后,她一袭淡红宫裙,昳丽风姿,端庄大方,她挽着容铮的右手,两人走进了慈明宫。

  太后在看见太子与千秋燕亲密的举止,还有相处时的那份甜蜜,她总算明白太子为何独爱千秋家的姑娘了。

  因为确实值得,太子和她在一起时,她不复往日的威严,而是家常般温顺,不像在他们面前,她就像披着一身刺的刺猬。有时候还咄咄逼人。

  太后自然值得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的锦华何尝不是这样选择沈新兰作为妻子,她的儿子便是那般的离经叛道,如今太子身上都是锦华的影子。

  太子虽然像极了她母亲,但性格和气质无不是和容王一个模子出来的。

  这时,太后忽然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早点看出来,当初回京的太子,早已经不是那个太子?

  太后也对眼前和谐家常般的氛围带着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她回味一下,便就暂时心软了一下,她道:“太子,今天就留下来用膳。”

  容铮也顺势拘礼道:“孙儿正有此意,刚好用膳之前,孙儿是想来和您谈谈...孤与燕儿的婚事。”

  “如今婚期将至,陛下又在昏迷当中无法亲自主持。孤又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醒来,便想通过婚事为陛下冲喜,刚好这个月星司官为孤占了一个黄道吉日,正是十六满圆之日,不知皇祖母觉得是否可行?”

  此话一出,华太后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这孩子终于还是当面跟她摊牌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