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玻璃窗户
赵祯他们这些人对显微镜下的世界惊叹归惊叹,可他们主要还是只能看个热闹的,新奇了一会儿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倒是王惟一自己一直在那里不停的观看各种物品,尤其是张玉兴给他介绍的一些对医学相关的实验,让他认识到显微镜对医学发展确实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几乎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把皇帝和一班重臣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张玉兴看在眼里,索性留下几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前一段时间教给他们的实验,协助王惟一全给做一遍,虽然王惟一要去江南路抗疫,以后回来了也能对显微镜更感兴趣,说不定能借助它再让大宋朝的医学更上一层台阶呢。于是留下他们在这个房间研究,张玉兴则是带着赵祯他们到了学院的教堂里参观。
这间教室就位于两排房屋中间的横着的一排房间中头一个,相当于H中间的一横。不出众人所料,学生们上课的这间教室也被换上了明亮的玻璃窗,张士逊进来后有些愤愤不平的对张玉兴说道:“张县男,这般贵重的玻璃你只是用在这里自己享受,却没想到给官家进献上去,实在不是为人臣子的作法。”这是张玉兴拒绝了给自己书房换玻璃窗户后,张士逊对他的小小不满,他也知道赵祯对张玉兴关系亲近,这些话只是玩笑性质无伤大雅。
张玉兴尴尬的说道:“这里是我给学生们讲课的教室,光线太暗了不方便,所以才安上了玻璃窗。玻璃我们总共也没有生产出来多少,而且生产出来的时间也不长,现在又处于保密状态,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所以我只是给官家说了此事,还没有给官家献上去。我这里很少有人来,学生们也都嘱咐过要保密了,就连这些学生的家长都不知道这事。我倒是有留下了一些玻璃,想要给官家的房间改造下,可是官家那里每天大臣们进进出出,不利于保密啊。”
赵祯并不是一个喜爱奢侈的人,刚才看到玻璃虽然很喜欢,听到张玉兴说玻璃暂时停产了,担心他自己手里没有存货拿不出来,也并没有强求非要张玉兴给自己献上一些。没想到现在听张玉兴说有专门给自己留的有玻璃,不由的眼前一亮,这玻璃窗户又美观又实用,要说不想要那绝对是假的,再说张玉兴也和他说过,这玻璃其实成本不高,只不过长远考虑还没有量产罢了。
想到这里,赵祯也坐不住了,看看现在这个房间的明亮,再想想自己呆的大殿,就算是门窗大开,白天依然感觉有些阴暗,太阳转过去一点就不得不点上蜡烛照明,春夏秋三季还好,冬天打开门窗温度就太低了,大殿又那么大,烧了几个炉子都不管用。如果能够换上玻璃窗户,就算关上窗户也能保持室内明亮,还能阻挡外面的寒冷,至少自己处理政务时就要舒服的多了。
于是赵祯也顾不上其他,直接说道:“既然张县男有心,那就为朕把垂拱殿给改装一下,那里相对举行早朝的紫宸殿要小的多,而且只是朕平时处理朝政的地方,一般只会召见一些重要的大臣,这样就没有那么显眼,朕处理政务时也能更方便舒服一些。嗯……这玻璃不靠近看就和水晶一样,朕对外就说是用特殊的透明水晶做成的窗户,虽然略显朕有些穷奢极欲,想来应该没有人会多说什么。”
现在三司的财政收入比以前高很多,已经连着两年没有再向内库借钱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奢侈一下,给自己的大殿搞个小装修,添加一些奢侈品想来是没有人会对此大做文章,要是前几年财政不够的时候,估计那些言官能指着赵祯的鼻子骂街,赵祯还不能还口。
张玉兴当然不会反对,于是说道:“没问题,等到官家回去的时候,我就让庄子里的工匠跟去宫里指导安装玻璃窗,到时候给他一个临时出入皇城的腰牌就行了。”
在赵祯身边伺候的石全彬马上接过话:“这件事就交给咱家,一会儿张县男把会装玻璃窗的工匠给咱家介绍下,咱家保证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这时老将军王德用说话了:“官家,老臣听说张县男除了显微镜外,还发明了一些其他的工具,其中的望远镜在军事上非常有用,不如让张县男全都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显微镜实在太过高深了,也就王惟一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玩的很嗨,他们这些人除了看一些热闹,其他地方根本插不上嘴,看着王惟一和张玉兴的学生在那里不停的摆弄,显得自己这些人好像有些笨似的,所以这些人才不想再呆在那里,全都换了个房间休息,对张玉兴说的其他发明也没有再提起兴趣。
不过赵祯倒底还是个年轻人,对这些新奇玩意儿还是更感兴趣一些,于是连声催促张玉兴快点把东西全都拿过来。
听了赵祯的催促,张玉兴叫过几名学生,低声吩咐了几句,又拿出一把钥匙递给他们,这些学生点头出去,没一会儿这些学生一人捧着一个木盒走了进来,张玉兴收回了钥匙,又接过其中一个较长的木盒,走到赵祯他们面前,笑着说:“官家,各位大人们请看,这个盒子里装的就是官家亲自命名的千里镜。”说着话打开了这个盒子,露出里面的东西。
盒子里面铺有一块绸缎,上面摆着一个金属圆筒,正是张玉兴按照手机上的资料,以早期单筒望远镜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千里镜。为了防锈,这具千里镜是用铜做的筒身。由于是刚开始制作望远镜,成像方式用的是最简单的目镜为凹透镜,物镜为凸透镜的伽利略式单筒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非常简单,并且能够直接成正像,虽然达不到后世军用望远镜的专业级,在北宋时期已经够用了。
赵祯站起身走过来,伸手把望远镜接了过来,拿在手中小心的把玩了一下。这具望远镜被张玉兴有意恶搞,做成了大航海时期加勒比海盗常用的三节抽拉样式,好处是收缩起来长度较短,方便随身携带,盒子里还专门给它配了一个收纳的皮袋,配上全铜金属外壳,入手还是比较沉重的。三节筒身全收缩起来长度大约有一百四十厘米左右,全部拉开长度大约有三百五十厘米左右,目镜直径大约有十五厘米,物镜直径大约在三十二厘米,放大倍率应该在八倍到十倍之间。由于在宋朝镜片上不可能像后世一样镀膜,所以透光度分辨率要差一些。
张玉兴先是教了赵祯怎么拉开千里镜,调焦的位置在哪里,怎么手持观察,完了又补充道:“官家在使用时要注意,最好是不要移动中使用,因为看不到自己身边的环境容易碰伤摔倒,另外注意通过千里镜观看的景象会有一些色差和假色现象,也就是说可能会看到一些怪异的颜色,这个以现在的技术很难避免,最后就是不要用千里镜看太阳,小心会被阳光闪瞎眼睛。”
赵祯一边听着张玉兴的解说,一边在手中来回尝试把玩着,等到掌握的差不多了,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千里镜,闭上左眼把自己的右眼凑在了目镜前面,目标好巧不巧的正好对着了枢密副使王德用,在千里镜的作用下,赵祯看到的景象就像是王德用的那张大胡子脸突然紧贴着自己一样,忍不住口中一声惊呼,向后连退了几步,身体摇晃了几下,似乎就要摔倒在地。坐在赵祯身后的吕夷简吓了一跳,急忙想起身相扶,却还是晚了一步。
好在张玉兴看到赵祯把千里镜对准了一旁的王德用,就心知要糟,果然看到赵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向后退去,急忙快步跟上,在赵祯眼看要摔倒的时候伸手扶住了赵祯,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心中也是暗自埋怨自己想的还是不够周全,竟然忘了提醒赵祯观看近处时小心被惊吓到。
赵祯在张玉兴的搀扶下站稳了身子,脸色发白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感觉心跳的噔噔响,连喘了几口气才平静下来。张玉兴急忙松手行礼请罪:“官家恕罪,臣没有解释清楚,让官家受到惊吓,臣有罪。”
赵祯已经缓过了神,看了看周围一脸担心的大臣们,这才对张玉兴说道:“不是你的错,只是朕刚才没有心理准备,突然被吓了一跳罢了,你无罪,不用多礼。”
张玉兴这才起身说道:“这具千里镜大约相当于把看到的景物拉近差不多十倍的距离观看,比如观看一个站在千步外的士兵,实际看到的景象大约相当于是把那名士兵拉近到了百米左右的距离观看,离的远还好一些,如果突然观看比较近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紧贴着自己一般,没有防备的话会受到惊吓的。所以在别人使用千里镜观看时,其他人不要突然站到镜头前面,不然正在使用千里镜的人,会被镜头前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人吓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