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开学
张玉兴也没想到,自己办的这个所谓的一年启蒙班,原本就是因为自己的学院资源有限,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起来,想要通过这一年的启蒙班给自己的学院招进来一些真正好学的好苗子,却没想到在这汴梁城附近引起了轰动,前来报名的孩童数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计划,足足多出来了好几倍,最后只能是按照就近原则,只招收了一百五十名八岁到十二岁了孩童,把他们分成了三个班级,安排自己以前的学生们轮流进行教课。
前两天石头成功在启蒙班报上了名,今天是石头第一天上学,家里特意把他过年的新衣服提前拿出来洗干净,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石头显得很精神,让全家人都感觉像他就像是一个读书人了。而且已经算是个读书人了,就不能只叫石头这个小名了,刘老三专门请人给他起了个刘华成的大名,
因为家里离张玉兴的庄子足有好几里地远,为了安全只能是早上由石头娘去送他上学,中午没办法回来,就用布包了两张饼带过去,要一直上课到太阳西斜才会回家,到时候会由石头的娘再去接他回来,等到他走熟了这段路以后就要每天自己一个人去上学了。
今天一大早天还没有完全亮石头就起来了,在母亲的陪伴下一起来到了张庄的庄口外面,现在的张庄仍然不让闲杂人员进入,石头他娘只好在庄口和石头分开,好在张玉兴的学院就离庄口不远,石头告别了母亲,大步走到了学院门口,对守在院门口的一个老汉递上一个木牌,这是当初报名成功后发给他的一个凭证,老汉接过来看了看,又还给他说道:“你来得还挺早,进去,看到对着大门的那一排房间了没有?你是在从左边数第一个教室,你先进去找个座位坐下来休息,一会人来的差不多了会有人去安排你们的。”
石头觉得一阵兴奋,还不忘回头给仍然站在庄子口看着他的娘亲挥了挥手,这才大步进了学院里面,一直来到刚才门卫给自己指的房间,房间里面此时只有两个孩童坐在一起,应该就是自己以后的同学了。
石头刚找了个第一排的位置坐下来,那两个孩童就围了上来,小孩子还是没有什么心机,三人只是互相报了姓名,哪个村子的,就开始叽叽喳喳聊了起来。
时间不长,班上的学生们就陆续到来了,第一天上学大家都不想迟到,所以来的都比较早,不过现在一大屋子的孩童没有人管,嘈杂声都快把房顶给掀开了。
现在才刚到春天,虽然教室采用了玻璃窗户来采光,张玉兴仍然把上课时间安排在了辰时末巳时初左右,也就是后世差不多八点多快九点的时候,为的就是教室中有足够的光亮。
随着学院中传来一阵锣响,王宗琰从外面走进了教室,张玉兴规定的是自己的学生们轮流抽时间来给这个启蒙班上课,今天是第一天,于是王宗琰就被众人推出来给第一班上第一天的课。说实话王宗琰平时胆子很大,可是在进教室之前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不过等到站在讲台上面,看着下面的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不由的想起自己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不再紧张了。
“咳咳!我姓王,名字叫做王宗琰,是给你们教学的先生之一,你们可以称呼我小王先生或是王老师,现在我先给你们点下名字,我叫到谁的名字,请他站起来大声的说一声到,方便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李大水……刘华成……”
等到王宗琰点完了名字,放下手中的花名册,这才对着下面的同学们说道:“现在大家已经互相认识了,以后再慢慢熟悉,要记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同窗了,相互之间有礼让,不得欺负斗殴。好了,马上就要给你们发一些教学用的书籍,这是书都张县男特意为你们准备的,要知道书的价格可是很贵的,现在让你们使用,大家可一直要爱护珍惜,听到没有?”
所有的学生全都兴奋起来,一起大声喝道:“听到了!”
王宗琰这才对站在门外的两名学院中的杂役示意了一下,这两名杂役一人抱了一大捆的书本和铅笔进来,挨个给在座的学生们发下去,每人两本书两本练习册和两支铅笔。
石头,现在应该叫刘华成了,恭恭敬敬的接过来一名杂役递给他的书,小心的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面,这些都是张玉兴从新建成的印书工坊中,利用泥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泥活字其实也不是太方便,需要经过烧硬,使用中也容易损坏,好处就是成本低,可以大量制作,一些经常用到的字,张玉兴可以一口气就烧出来几千个泥字备用。
原本泥活字印刷术被毕昇总结发明出来还要再等上好几年时间,张玉兴不想夺了他发明的名头,可惜现在自己要发展教育事业急需要用到这种活字印刷术,只好是先拿来使用,将来再想办法补偿他就是了。
刘华成小心的翻开书页,现在上面的字自己还一个都不认识,只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墨香味,不由有些陶醉在其中。
这其实是张玉兴现在调配出来的印刷用油墨不够完美造成的,和后世的专业印刷油墨没的比,另外泥活字印刷的效果其实差强人意,字体不够圆润饱满,比之铅活字甚至铜活字印刷差了好几个档次,可惜铅活字里的需要要加的金属锑现在张玉兴弄不出来,锑这种金属具有反常的热缩冷胀特性,铅活字通常是在高温下将金属熔融后浇铸在模具中做出来,问题是铅会在冷却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缩小一点,这样就会导致铅字在细节上的缺失,而锑比较特殊,是热缩冷胀的,加入一定比例后,做出来的铅字在冷却时就几乎不会缩小了。
说是泥活字效果差强人意,只是张玉兴拿后世的眼光来对比,实际印刷出来的效果并不会比雕板印刷差,反而字体效果还会更好一些,再加上张玉兴特意调配出来的印刷油墨,这批新印刷出来的书籍绝对可以吊打市面上的绝大部分印刷品。
但是如果想要在书中插入插画的话,还要要在活字中加入一些小的雕板画,比如现在刘华成手中所拿到的书名就叫做启蒙文字的书,封面上面就印了一个童子坐在小板凳上面,手捧书本,专心致志的阅读的画面,整幅图画栩栩如生又充满了童趣,让刘华成看的爱不释手。
这本书也是费了张玉兴好大的精力才弄出来,最前面是拼音,完了之后就是一些后世最经典的启蒙用的读物《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其中三字经是张玉兴专门让邬眉儿仔细的校正过了,去掉了宋朝以后还没有发生的一些历史典故,以及一些对现在宋朝来说不太适合地理知识,以免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不但在每个字的上面标上了拼音,还专门在每个繁体字的旁边用括号写出来了后世的简体字,从一开始就打算让学生们繁简通学。
另一本启蒙算学的书上,也是印着同样的图案,里面就是后世普通的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只不过最前面准备了汉字数字和名为简化数字的阿拉伯数字,先要让学生们学会汉字里的数字,再学习简化数字,并且做到两种数字能够熟练转换,然后才是各种算学内容。
至于铅笔也是最近才由工坊里生产出来,目前还没有完全量产,也没有开始对外发卖,先生产出来了几万支供应学院中平使用,这东西是消耗品,最关键的就是相比毛笔和毛笔用的墨块来说,铅笔的成本要小的多,量产后的费用还会更低。
铅笔中的笔芯其实很容易做,就是石墨和粘土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压制成合适的铅芯大小,再经过干燥高温烧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最后再浸入到油里面处理。石墨和粘土都是在大宋随处可以找到的材料,价格也非常便宜,张玉兴又是汴梁城中最不缺少油的人,所以制作铅芯对自己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倒是铅笔外面的笔杆看起来不显眼,其实比较难以做出来,当然手工制作难度不高,只是手工制作的话成本就要上去了,速度也要慢的多。张玉兴和木匠徐老三专门设计了一台水力机器,先用锯床把完全烘干的木材切成厚薄适中的薄板,再用这台机器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木条,木条中间要刨出来放笔芯的槽后,放入笔芯,上下两根木条对齐,用粘合剂粘好晾干就算是完成了。
张玉兴还让徐老三做了不少的转笔刀出来,这个就更是没有什么难度了。有了转笔刀之后,张玉兴的那些学生对这种不用研磨,随时都可以使用,同时又非常方便擦拭修改的铅笔非常欢迎,每个人都是随身携带了好几支,铅笔每天的消耗量很大,这几万支铅笔看上去很多,如果再加上启蒙的孩童使用,其实也用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