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决心
能让小孙子有读书的机会刘老三当然是非常心动,可是一想到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知道自己家里能不能承受的起,一时间脸上就露出来犹豫的表情。
徐家老二一眼就看出来刘老三在犹豫什么,这也是他们庄稼子弟读不起书的重要原因,于是他急忙解释起来:“三叔可能还不知道,听人说这告示上说了,这次张县男为这些孩童启蒙,是让他以前的那些学生们来教的,所以启蒙的头一年是不收取费用的,就连学习所用的书籍笔墨纸砚,全都是由学院里面出,学生的家里只要保障学生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这可是能省下来好大一笔费用了。至于以后如果进了什么高级班怎么收费,到时候再说,先让孩子能读书识字,能写会算,这些都是启蒙班里会教的,将来也能找个体面的活计不是?”
刘老三眼前一亮:“还有这种好事?那张县男收了这么多的孩童去学习,岂不是要拿出来老大一笔钱出来?他有那么多钱吗?”
徐家老二一撇嘴:“人家张县男可是号称财神爷下凡,当初他刚来京城之时,可谓是两手空空,这才两年多时间,就挣下了诺大的家业,不仅被朝廷封为了开国县男,而且他的肥皂生意早就卖到了大宋各地,这点钱对他来说还不是九牛一毛?光是前段时间请人给他开荒修房子,就请了几千人,工钱给的又多,每天还有肉有鸡蛋吃,这汴梁城中哪个不知道这件事?也就他老人家心善,才愿意拿钱出来供给附近的乡邻子弟启蒙读书。”
“那等到一年时间的启蒙结束,再想学习不还得是要花钱,只学习一年时间又有什么用呢?我还是回去再和家里人想想。”刘老三还是有些犹豫,主要还是对他们这样的百姓来说,读书实在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了。
刘老三回到家里时,意外的发现在城里当伙计的小儿子刘庆回来了,正坐在桌边吃饭呢。刘喜先看到了刘老三,赶紧站了起来给父亲盛饭:“爹!你回来了,快来吃饭,一会菜就要凉了,今天难得弟弟抽空回家团聚。”
刘老三洗过了手在饭桌边坐下来,看着旁边的刘庆欣慰的说道:“二郎难得回来一次,刚过年这段时间怕是忙坏了?休息休息也好,别把身体累坏了,呆会儿让你娘给你煮两个鸡蛋补补身子。一会儿再和你娘说会儿话,过完年到现在这段时间,可把你娘担心坏了,不过晚上记的早点休息。”
刘庆点了点头:“刚过完年店铺里是要比平时忙上一些,我们东家又进了不少的新布料,光是搬运就又临时请了不少的人手。不过爹、娘,你们放心,儿子的身体好着呢,我们东家人也很好,这段时间给我们改善了伙食,大家伙干劲十足呢!爹!娘!大哥,我这些回来还有其他事情想要和你们商量。听说咱们村子西边不远的张庄里的张县男最近要招一些孩童,给他们启蒙一年时间,教导他们读书识字和算学,如果聪明好学的,将来还可以继续跟着他学。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这个小侄子正好所有条件都附合,所以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把他送进去好好读书。”
老大刘喜夫妻两人是刚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惊喜交集,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当然是每一个做父母都期望的事情,不由的把目光投向父亲,眼巴巴的听着他的决定。
刘老三见所有人的眼光全都盯着自己,不禁有些犹豫:“咱们家的条件你们也全都清楚,真的供不起一个读书人,那对我们家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就算是第一年的启蒙识字是的,可是只有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估计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罢了,没有什么用啊,如果孩子认识了几个字,后面还想继续读书我们家供不起了怎么办?”
刘庆一听就有点急了:“哎呦我的爹啊,你怎么不明白呢?我听说张县男有一套特别的教学方法,别看启蒙只有一年的时间,其实学到的东西能顶其他私塾学堂好几年的时间。你没看他以前教的那些个学生,当初在海州时才跟着他学了一年时间,在衙门里实习帮忙时,那些经年老吏都比不过他们。现在跟着张县男学了两年多时间,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了,现在再招的新学生,都是由这些小先生们教呢!”
“可是我听说张县男那里学出来的将来不能参加科举,当不了官啊,那学来还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要下地干活吗?”刘老三还是有些犹豫。
“我的亲爹啊,你可别犯糊涂啊,世上那么多的读书人,真正能当官的又有几个?只有能读书认字,至少也是一技傍身,就有了脱离种地命运的希望,难道你不希望家里出一个读书人,还是想让小石头也种一辈子的地?不说别的,就我们店里面请的账房先生,只是认字识数,每天只要花一点时间整理下账册,平时就是喝茶打盹休息,每月的工钱就比我们多的多,东家还得好言好语的招呼,就因为请一个读书人实在不容易。只要石头能学下去,大不了把我们家这些年存的钱,全都用在他身上就是了,再加上据说张县男的学院中书籍纸张便宜,应该就差不多了。”
刘老三听到这里也是有些感动:“可是,家里这些年存下的钱,可是想让你能说上一门好媳妇,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些年在城里面也没少吃苦,也早就应该成个家了……”
刘庆却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打断了父亲的话:“我知道爹和大哥也是为了我好,可是这一次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可就再没有这个店了,我晚成家几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石头读了书能有出息,能够继承咱们家的香火,我就算是打一辈子的光棍也愿意!”
大哥刘喜虽然也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上学读书,可是听了刘庆的话,心里也感觉到不是滋味:“这如何能行,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刘老三反而是听了刘庆的话下定了决心,自己家里祖上全是农民,现在哪怕有一线希望让家里出一个读书人,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想到这里刘老三看了看一直安静的坐在桌边的小孙子石头,他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是紧紧握着的双拳还是出卖了他内心中的紧张不安。“石头,爷爷问你,你愿意去上学吗?”
小石头明显没有想到爷爷会问他,脸一瞬间被憋的通红,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石头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只有八岁,却已经比后世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还要懂事的多。他知道现在大人们在讨论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可惜自己太小根本没有办法插嘴发表意见,完全没想到爷爷会征询自己,但很快就大声的回答道:“爷爷!孙儿愿意去上学!”
刘老三接着说:“读书虽然没有种地那么累,可是也很辛苦,想要读书读的好,更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行。”
“孙儿向爷爷保证,一定会用心读书,将来一定要读出个名堂出来。”小石头看着爷爷坚定的说道。
“好!”刘老三使劲一拍桌子,算是彻底下定了决心:“我决定了,就把石头送去张县男的学院里面读书,只要能读的好,那石头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一家人就算是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去上学!”
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最舍得投资的人了,只要下了决心想让后代能上个好学校,自己哪怕是节衣缩食,也一定会想办法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也想对还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们说一句话,现在还不晚,哪怕你真的认为自己不是在给自己学的,哪怕真的是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们学的,也请不要辜负了家长的这份辛苦,这份希望。只要你还没有离开学校,现在可能就还不算太晚,哪怕多学到一点知识,也足以安慰家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