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闪回大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2章 转炉炼钢(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德用仔细的回想张玉兴说的话,却是有很多东西还是不明白,最后还是问了出来:“张县男,你说是空气是指的什么?是不是刚才上面的管子吹进炉内风?”

  “确实如此,空气虽然是肉眼看不到的气体,但是却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周围无所不在,空气其实有很多成份组成,我们一直用鼻子或是嘴巴在做的呼吸,就是为了吸入空气后再,排出空气中对我们人身没有用的部分,就像我们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是我们生命的必需品,同时还要排出粪便尿液这些对我们人体没用的东西。如果捂住一个人的口鼻,使他不能再呼吸到空气,就会让人窒息而死。由于空气因为用肉眼看不到,平时我们就很难感觉到,只有在它流动时形成的风才能被我们感受到。”

  杨崇勋听了半天,张玉兴讲得越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就越多,不禁有些头痛。仔细想了想问道:“不如张县男为我们大家讲一讲这新的转炉炼钢相比以前的炒钢法有什么优点,这些我们这些估计能够理解?这样我们回去给官家一说,也算是能有个交待。”

  “其实转炉炼钢的优点刚才都有提到,总结起来就是第一炼钢速度快质量好,因为铁水在转炉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温度,一直是以液体形态存在,再加上大量的空气鼓吹,使的由铁水变成钢液的速度大大加快,平均炼一炉钢的时间只有二刻时间左右,比炒钢法或是灌钢法都要节省大量的时间。”

  “第二个优点就是一次炼钢出钢量大,这个是因为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这个容量较大的转炉,所以一次炼出来的钢量很大。第三个就是质量比较均匀,灌钢法是拿含碳量大的生铁和含碳量少的熟铁混合加工,比较费力,相对的炒钢法就比较方便,但是炒钢法的铁水会慢慢由液态变为固态,质量不容易均匀。而转炉炼钢中的铁水始终都是液态,相对来说一炉炼成的钢液质量就会相对均匀,同时在炼制过程中也不需要人工搅拌,也算是节省了人工。”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转炉炼钢它不需要再额外添加燃料啊,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速度又快,成品出货量又大,又能节省大量成本,质量又好,至少可以让大宋军队的装备快速提升很大一截。”

  “大家不妨可以想像一下,我们有了转炉炼钢技术以后,大宋每天都可以有大量的优质钢材出炉,再用这些优质钢材打造出更强的武器装备,这样一来咱们的武器比敌人的锋利,盔甲也比敌人的硬,比士兵的数量咱们大宋说第二,你看谁看说第一?到那时你打我一下不痛不痒,而我只要一下可以结果了你的性命,那画面,啧啧,真想看一看敌人发现这种情况后的表情啊,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所以说以后这种装备大量普及后,那时候咱们大宋的军队还怕哪个敌人?”

  枢密副使王德用武将出身,可以说是打了一辈子的仗,最是明白武器盔甲对战斗双方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想到流传很广的那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可以说是道尽了大宋军队的无奈。现在听到张玉兴描绘出来的光明前景,不由的心情激动,用力一拍桌子站起身大来声叫好:“好!说的太好了!老子等这一天都等了一辈子了,终于他NN的等到这一天了。”

  说来辛酸的很,大宋一年的产铁量遥遥领先所有古代的封建王朝,甚至可以和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英国相媲美,可惜炼出来的铁大多质量不行,作为农具工具什么的问题不大,虽然不是太耐用,坏了再换就是,反正铁的价格并不太贵。可是用来打造战场上以命相搏的武器盔甲,质量上面就比不过北辽和西夏那边的装备。

  尤其是因为党项人崛起后阻断了中原和西域那边的联系,大宋再难得到从西域方向过来的优质钢铁,反倒是西夏能够直接从西域得到大量的优质钢铁,做出来的武器和铠甲响誉当世,装备出来的重骑兵“铁鹞子”让大宋军队吃尽了苦头,以至于大宋的将领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西夏那边的武器和铠甲。

  之前张玉兴没有改良炼铁方法时,因为用煤直接炼铁,煤中有大量的硫,炼出来的铁比较脆,不适合做盔甲,不然一打就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是加大盔甲厚度,这样一来倒是打不坏了,可是那个重量也没几个人能穿的动了。

  所以北宋空自拥有当世第一的产铁量,军队的披甲率却是周边国家的倒数,那句著名的“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这句话,说的就是大宋军队普遍没有盔甲护身,只能拿肉身去接对方的攻击,以此来换取战友能攻击敌人的机会,而且所有攻击必须瞄准敌人盔甲没有防护的地方或是盔甲薄弱的地方,不然已方的攻击就会被敌人的盔甲挡下来,无功而返。就凭借着这样的劣势,大宋的军队还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并且在各大战役中还经常能重创敌人,可见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只是被宋太宗的重文轻武的国策给带偏了。

  其余人也都非常激动,文臣们时刻防备着武将是怕他们拥兵自重,防备的并不是武器装备,反而从北宋大量研发出来的花样百出的武器装备就可以看出来,军队中的武器装备在大宋朝不单是发展迅速,而且种类也很多,单是弓和弩这两种远程武器,都不知道被细分出来有多少个分支规格,当然也可以说是大宋被敌方给逼到了这一步。

  大家兴奋了半天后,枢密使杨崇勋又接着问道:“请问张县男,之前在高台上老夫看那炼好的钢液被拉进了一座工棚之中,后面会如何处理呢?咱们这些人这次代表官家过来,还是把全套的流程都看一遍,了解清楚为好。”

  其余众人也都点头称是,目光全都看向了张玉兴,张玉兴笑着点头道:“刚才是钢水刚刚出炉,温度实在是太高了,不太方便各位老大人到场观看,现在应该好不少了。既然诸位大人们都想看看,当然没有问题,大家随我来就是。”

  张玉兴前面领路,将几位大人们领到了刚才看到的工棚之中,虽然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整个工棚中的温度还是要比外面高上不少。一行几人从外面突然进了这里,顿时感觉就像是从春天一下穿越到了盛夏一样,迎面一阵阵的热浪袭来,完全包围住全身上下,没有留下一点余地,众人的头上身上马上就感觉有汗水开始冒出来。

  整个工棚占地面积非常的大,却没有什么太多的摆设,正中间是两个大坑,之前看到的载着钢水包的铁车仍然在这工棚里面的铁轨上没有拉走,从转炉那边通到工棚里的铁轨在这工棚里面分叉分为两条路线,分别连到两个长长大坑旁边,大坑的旁边则是竖立着几组滑轮组组成的起吊装置,其中钢水包所在的大坑边上围了几名工匠,正在对着大坑里面指指点点的说着什么。

  张玉兴直接领着众人来到了那个大坑旁边,周围的工匠看到了来了这么多身穿官服的大官,吓的急忙过来见礼,张玉兴摆了摆手让他们继续忙去,不要来打扰了众位大臣们的参观。

  等到众人都围在大坑旁边看了一会之后,张玉兴才对他们解说起来:“诸位大人,之前炼完钢液没有直接带你们过来,第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温度实在有些高,咱们这些不常接触这种事情的人一时怕是很难适应,现在温度就降低了很多了。再一个原因就是倾倒钢液时可能会有溅射的现象,如果当时大人们围着观看的话怕是万一溅到诸位大人们的身上受了伤可就是下官的罪过了,就算是没有受伤,仅仅是这官服被烧穿了,也是有些损害朝堂的颜面。还有就是钢液温度太高,发出的红色火光太过刺眼,并不方便直接观看。现在就没有这些问题了,这时候再来观看也是一样的。”

  说完转身指着载着钢水包的铁车继续说下去:“诸位大人请看,这边算是炼钢后下的连铸工序。其实应该是和转炉的出钢口相连,让钢液出来后直接连铸的,不过咱们现在技术水平有限,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稍微分开一些。钢液出炉后由铁车拉着钢水包进到了这处工棚,选择一个准备好的大坑靠到坑边,两个大坑不太一样,一个可以把钢液铸成钢板,一个可以把钢液铸成方锭或是长条锭,分开成两个大坑为的是在忙的时候两边可以轮流使用。”

  为了让众人听清楚,张玉兴特意放慢语速,并用手指点位置:“以铸造钢板为例,钢液在这里被倒入中间包,中间包有一个特制的出液口,可以均匀的把钢液注入结晶器,结晶器就像是一个长长的弧形滑梯,通过外层水冷的方式来给中间经过的钢液降温,从入口到出口慢慢变成钢板坯的形状,结晶器通过振动使钢坯脱离,最终使钢液在结晶器中变成钢板坯被拉出来,沿着事先铺设的足辊通过冷却区,这里一般是用喷水来冷却,再通过矫正装置把弧形的板坯矫正成水平的板坯。最后再通过水力剪板机把钢板坯切成合适的大小。”

  这两天空闲时间稍多,努了把力,多写了几章草稿,如果这样的状态能够持续几天,过几天我会尝试一下一天发二章,看看本书的成绩会不会有所提升。我也从来没有求过任何票,希望到时候能有些惊喜。不说了,码字去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