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包青天:不装了,我是阴阳判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庐州四大才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孙策的才气在庐州城是出了名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书法堪称一绝。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任何朝代,都避不开文人相轻的话题。

  公孙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孤高,以致引来不少风流才子的羡慕嫉妒恨。

  这次挑战他的是庐州自称琴、棋、书、对联堪称四绝的四大才子,还特意请了铁面判官张显做公证,赌注是五十两白银。

  最近,庐州城的风头都被包拯给出尽了,公孙策这个大才子的光环仿佛消失了一般,这令公孙策很是气愤,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寻回失去的尊严。

  这倒好,一肚子气没处出,就有人来充当气筒,他倒也不惧挑战。

  原本,自认为无敌手的四大才子不想以多欺寡,只想打压一下公孙策平日里嚣张的气焰。

  熟料公孙策一上场就要他们四人一起来,这令四大才子脸上无光,倒也不客气了。

  包拯熟知电视剧剧情,心知公孙策乃是最后的赢家,原本不想去凑热闹,但听到押赌注的喊声,心中便来了兴趣。

  于是,包拯让母亲先回去,说是要凑凑热闹,他却挤上楼来押注,想从中捞一笔。

  从系统中找到了赚钱的办法,可是太贵了,没必要浪费青天功德,现在有赚钱的一会,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老板,这怎么赔?”

  “押四大才子,一比一。押公孙策,一比十。”

  听到这里,包拯有点后悔把钱先给了母亲,兜里就剩下了一两银子,否则今天就赚大发了。

  不过,公孙策的赔率是一比十,貌似也很不错。

  凑热闹的足有几十人,大多是天鸿书院的学生,有的则是好事的路人。

  奇怪的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押四大才子,没有一个人押公孙策赢。

  这也是因公孙策太过狂妄之故。

  公孙策扬言,既然四大才子挑战,他只要有一项输了,都算他输。

  于押注的人言,公孙策是自讨没趣,钱多了没放出,他们可不想白白浪费银子,于是全都改押了四大才子。

  公孙策面子上看似极是坦然,不以为意,内心却愤愤不已。

  “我押公孙策,一两!”

  包拯将竟有的一两银子取出,放在公孙策的名字上。

  押注的人心中都是一怔,只道包拯疯了。

  而包拯的举动令公孙策心中一暖,虚荣心微微有些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包拯还能力挺他,已然说明他在包拯心中的地位。

  包拯找了张凳子坐下,只等看好戏。

  就听张显道:“都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闻声,弹琴的开始抚琴,发出铮铮妙曼之音。

  比书法的开始蘸墨动笔,笔走龙蛇。

  下棋的开始摆子,布置了一张天罗地网,只等公孙策入包围圈。

  对对联的出了上联:“假山真鹿走!”

  公孙策随口接道:“死水活鱼游!”

  嘴里接了下联,手中却取了笔,蘸饱了墨,在棋盘上点了一个黑点。

  “什么鱼不成死?”

  “生鱼,因为死了也叫生鱼。”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公孙策嘴里对出下联,手中笔在棋盘点了第二点,随即转身铺纸,开始写字。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牀何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这个是我的家仆,只要公孙公子能猜出谜底,就算我输。”

  公孙策闻声停笔,略一思索,随即道:“诗中藏了‘辛未状元’四字。原来,你祖上是状元郎,失敬失敬!”

  那公子不免失色,只好认输,口称佩服。

  公孙策转身,看了一眼棋盘,微微一笑,又点了第三点下去。

  那才子踌躇良机,落子不得,亦认输了。

  他万没想到,公孙策竟三步破了棋谱上的珍珑棋局。

  看着四大才子仅剩其二,押注的人都开始慌了,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剩下两人的身上。

  公孙策再次转身,手执毛笔,在白纸上游走,一副书法不时而就。

  而另一人也方写毕,同时将纸张交于彰显,等候裁判。

  张显看了一眼,见那才子写的是《早发白帝城》,而公孙策所书却如同一团乱麻,看不出是什么题目,甚至不是汉字。

  看到这里,张显面露钦佩之色,道:“公诉策胜!”

  闻声,那才子满脸不服,哂笑道:“他这写的什么,狗屁不通!如何胜了?”

  张显道:“你连看都看不懂,我告诉你,这得反过来看。”

  将纸张翻过来,乃是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字迹灵修,龙蛇飞舞。

  在场的人无不失色,原来公孙策刚才乃是反着写字,能将书法练到如此境界,在大宋文坛上,只怕也能享有一席之地了。

  而那才子不由得自惭形秽,只得认输。

  “还有最后一局,公孙公子?”张显看了一眼正在弹奏古琴的那名才子,提醒公孙策道。

  此时,那才子一曲将毕,而公孙策却还没开始弹奏,脸上微微得意,似乎已是胜利在望。

  因为按照规定,公孙策和他们同时比试,公孙策还没开始,又如何赢他?

  只见公孙策神色微微一顿,似有所思。

  突兀之间,他猛地将手中毛笔掷出,刚好插进琴弦之中,发出铮铮响声,那才子白衣和脸上登时溅了不少墨汁上去。

  奇怪的是,在场的人却像是梦游般醒来,惊走了大半。

  “公孙策再胜!”张显奇道。

  那才子噌地起身:“张老爷偏心,公孙策连弹都未弹,还打断了本公子抚琴,已然坏了规矩,如何胜了?”

  张显道:“你弹的这首曲子叫做《惊梦》,让人不知不觉之中陷入琴音不能自拔,而公孙策刚才掷出毛笔,你没看到在场之人的反应么?”

  如果公孙策不通音律,亦或是不知这首《惊梦》,自然也就不会有刚才的举动。

  显然,在音律的造诣上,公孙策要略胜他一筹。

  那才子见张显点破,无言以对,扔下五十两银子,悻悻离开了。

  其余三个才子也留下五十两白银,各自离去。

  那些押了注的人,心中大失所望,一个个唉声叹气不已。

  “还是包公子有识人之明,那么多人,就你押了公孙公子。”忽然,酒楼的老板笑了起来,将十两银子递给包拯,“这是包公子押注赢的钱。”

  包拯心想,这老板倒也守信用,也没客气,拿了银两,道了谢,看着公孙策道:“公孙兄,今天我可是沾了你的光了,要不我请你喝茶去。”

  “免了!你请客,我可消受不起。对了包拯,你今早那篇策论不是出尽了风头了么?也不知明天的骑马、射箭,会不会还有那么好的运气!”

  公孙策眼中流露出一丝讥笑之意,笑着下楼梯去了。

  公孙策的弦外之音,仿佛说包拯所有的成绩都是靠运气。

  不难看出,公诉策对包拯有很深的瑜亮情结,一时半刻不可能消除。

  想到明天的骑马和射箭,公孙策说的似乎没错,这的确是包拯的弱项。包拯不由得皱了皱眉。

  。</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