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从戎且凭诸人说
第182章:从戎且凭诸人说
而牧家正是大皇子秦康烨的拥护者,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些人说的话都是经过秦康烨授意的。
几个大臣各抒己见,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了,要么就是同意攻打突厥,要么就是保持现状,争吵得越发激烈。
顺宣帝被吵得头疼,便说道,“好了,各位爱卿,你们的想法朕都知道了。”
“皇上,不知您要如何定夺。”牧博修的门生替大家问出了一致的疑问。
“慕寒,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顺宣帝看向了秦慕寒,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秦慕寒,正好他也想听听看秦慕寒的想法。
毕竟,昨天在秦慕寒的书案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谈论兵家之法的文章,还不错。
然而大皇子秦康烨的脸色却稍微变了变,他正想开口说话,顺宣帝就开口了,没想到顺宣帝一开口就问秦慕寒的看法。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顺宣帝明明每次都会先问他的看法。
或许现在,顺宣帝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他的分量?
“父皇,儿臣……儿臣以为,突厥一直犯扰边境,实有挑衅华盛国的意思,因为突厥是草原上的民族,时常面临着物资紧缺的问题,他们都想从我们华盛国掠夺财富。”
秦慕寒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希望他没有说错。
“嗯,你接着说下去。”顺宣帝只是点头,示意秦慕寒继续。
“但是他们却畏惧华盛国的兵力,华盛国虽不是大国,在人力物力上略胜突厥一筹。不过,畏惧是一回事,华盛国虽有人力物力,却不是突厥的对手,贸然出兵,只会损兵折将……”
秦慕寒说到这里,话还没有说完,就引来了一片唏嘘声。
“十四皇子,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既然都说了我们华盛国在人力物力上略胜突厥一筹,为何又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仗都没开打,你怎知我们就打不过?”
提出反驳的人正是那个去了吏部的武状元,总是一副壮志难酬的样子,搞得好像让他去吏部是屈才了一样。
“就是啊,十四皇子,我们华盛国就算输人也不输气势的,为何要怕他突厥。”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说道。
看来大家对秦慕寒的想法都很有争议的样子,顺宣帝只是露出了对这些大臣不耐烦的神情,示意大家安静,等秦慕寒把话说完。
“大家不要急,先听我一一解释。”秦慕寒向大家作揖,说道。
说到这点,大家最服气的就是十四皇子像两个人,朝堂之上对你毕恭毕敬,该尊重就尊重,但是朝堂之下,是有可能揪着你的胡须,让你给他买糖葫芦的人。
不过这样也是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大家一致认为,不管秦慕寒长多大,那孩童一般的性格都是永远不会变的。
大家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至少有活力。
“我之所以说我们不是突厥的对手,那是因为大家应该都知道,突厥人出了名的阴险狡诈,而我们华盛国人硬打肯定不输突厥。”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用那样的方法呢,这样就算打败突厥,最后造成想损失也会令华盛国大伤元气,这样如何抵抗突厥的下一次犯扰。”
秦慕寒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完。
这时,一部分人才对秦慕寒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小年纪已经能想到这么多,确实不容易。
“所以十四皇子,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阴险狡诈的突厥人?”
问话的正是文科状元,礼部侍郎,他也是赞许秦慕寒的人之一。
其他大臣也投去疑惑的目光,大家都想听听这位年纪最小的皇子的意见。
“当然,突厥屡次犯我们,这口气就算我们能咽的下,可是边境那些常年受突厥影响的百姓们一定吞不下这口气,而我们华盛国,要想强大一定要得民心,稳百姓,所以这口气是一定要出的。
“对于突厥,我们不能与之硬碰硬,毕竟突厥能多年只敢骚扰边境百姓,一看就不是普通能沉得住气的民族,而是一个非常的隐忍的民族。”
“所以突厥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我们只能智取。”
秦慕寒断断续续说着自己的看法。
其实他很少在朝堂上说话的,这次要不是顺宣帝提名点醒,他还想保持沉默呢。
倒不是因为他不爱华盛国,不愿为顺宣帝分忧,而是他不想引人注目。
可是一想到,昨天顺宣帝那失落的样子,秦慕寒又于心不忍,他不想做一个失败的孩子。
秦慕寒说完之后,大臣们又是引论纷纷,不过这次是非常赞同秦慕寒的说法。
不但看事通透,而且分析得条条在理,这才应该是华盛国的皇子,是顺宣帝的儿子啊。
大家都在夸自己,秦慕寒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只是吐吐舌头,转过头去。这一转头,视线正好对上了唐子漠,而唐子漠也在看着秦慕寒。
这下秦慕寒猝不及防,直接就脸红了,然后赶紧转过头。可是转过头之后,又懊恼,自己为什么要躲避唐子漠的眼神?
朝堂之上,秦慕寒说出了自己认为应该智取突厥的想法,不光朝中大臣点头附议,就连顺宣帝也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朝议结束之后,几个皇子和一些大臣都围在秦慕寒身边,无不夸赞秦慕寒年轻却睿智,虽然一些是真诚,一些是奉承。
秦慕寒被大家围了起来,他只是嬉笑着应付大家,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几句,这样一来,大家还是觉得,十四皇子秦慕寒并没有变化……
秦康烨站在人群之外,看着秦慕寒脸上得意洋洋的表情,还有其他几个兄弟的支持……秦康烨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好你个秦慕寒,真是深藏不露,特意在父皇面前拿表现?真是太可笑了,你别得意太久。
秦康烨在心里愤怒的想着。他一心为了华盛国,甚至遵照顺宣帝的思想,为保国泰民安而不支持战争,没想到顺宣帝最后却支持秦慕寒要打仗的想法。
那他秦康烨算什么?
真是应了那句话,因为不是你,你说什么都是错;因为是你,你说什么都对。他和秦慕寒,现在不就是这个关系吗?
平时看秦慕寒疯疯傻傻的,不谙世事,原来只是韬光隐晦罢了,既然秦慕寒现在已经按捺不住,那他也不会再心慈手软。
一边应付着几个大臣和兄长,一边秦慕寒又瞟眼看向人群之外,唐子漠刚刚离开,心里犹豫了一下,秦慕寒还是跟各位说了先走一步,然后出去找唐子漠了。
“唐子漠!”
秦慕寒叫了一声,唐子漠便停下脚步,不用回头看也知道是谁找上了他。
“老师好,学生这厢有礼了。”秦慕寒走到唐子漠面前,有模有样的作揖说道。
“小……十四皇子,你客气了,我刚刚可是听见你直呼我大名呢。”唐子漠轻轻一笑,说道。
叫了多年的慕寒与小皇子,现如今,是不能再这么称呼他了。
今日朝堂一事,足以见得秦慕寒这些年的成长,虽然早已发现秦慕寒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天真,可毕竟隐藏了这么多年,怎么会在今日就全部展现给众人看到呢。
唐子漠看着秦慕寒的眼神淡如止水,可是心里却在认真的审视着这个孩子。
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孩子,早已羽翼丰满。所以秦慕寒,我希望你还能足够的坚强,面对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任何事。
唐子漠在心里默默的说着。
“老师,我之所以直呼您大名,那都是因为我怕你听不见。”秦慕寒不好意思的颔首说道。
唐子漠无奈摇头,能说会道,巧言令色,如此形容秦慕寒,一点都不错。
“老师,你该不会生气?”
一看唐子漠摇头,秦慕寒就紧张。
“不会,你有什么事,说。”唐子漠开口说道。
“老师,你怎么知道我有事要问你?”秦慕寒抓着自己的后脑勺,但是不等唐子漠回答就把自己要问的问题说了出来。
唐子漠无奈,纵使秦慕寒在别人眼里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小皇子,但是在唐子漠面前,这人还是那么的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