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63章荐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乱世用重典至尊曾经说过的俺记得很清楚……”

  李武连连点头恨不能拿个本本把公主所言都记个清楚这个时候插一句表示自己听的很明白也晓得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秀宁目光闪动了一下拿起茶碗饮了口茶汤今天的茶弄的有点咸了。

  “乱世用重典……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杀人立威后患颇多实属下策往往是出于无奈之举。

  你初来乍到众人不知你威严何在只能示之以强方能震慑众人尤其是听说蜀中颇多山蛮正是用兵之佳选。

  你出身行伍治政稍差上一些也无妨可拿军功补之……咱们当年起兵时怎么对那些乱匪的?你还记得吧?”

  李武笑道:“俺当然记得杀上些民怨大的剩下一些见不能敌再派人去劝说一下也就都降了。”

  李秀宁则不经意的道:“你们当年在马邑又用了哪些手段?”

  李武回想了一下之前他很少在李秀宁面前提马邑如何如何主要是怕犯了忌讳毕竟在李渊治下老是提汉王的名号着实有点不知死活。

  现在就无所谓了“那会马邑确实有些乱了可上有叔父坐镇下面至尊带着俺们几个潜入马邑牧场杀了掌管那里的史千年也就没谁敢再作妖了。

  后来进驻云内又杀了些人和公主您带着咱们做的事情不太一样边塞上人烟稀少拉不起什么人来作乱就是出了些流民再就是防备突厥人南来其他的都不用管。”

  李秀宁点了点头心说你们那皇帝都带人进了长安了还说没人作乱?那怎么才算有人作乱呢?

  “你看成大事的人都要杀人你去了汉中估计也免不了可杀哪个有用却有些讲究。

  第一个一定要有名望不管名声好坏杀之才能动人心胆第二个这人有聚众之举或欺你初来或以为自保杀之便有缘由第三屯粮者杀……

  此等人多为地方之翘楚杀之或有祸患所以还得你自己掂量再说一次杀人实乃下策你看皇帝入长安以来又何曾杀过什么人了?满城人还不是都怕的厉害争先欲为之效力?”

  李秀宁说的就比韦节要实在多了承平时节治理地方拿一两个人来做法也不稀奇此正纷乱之时杀些人来立威更属正常。

  而像李秀宁说的这么直白说明确实没把李武当外人另一方面和李破相访唠叨了这么多是对李武没什么信心的表现。

  李破告诉李武要多找些人问问寻几个靠谱的幕僚李秀宁则告诉他如何杀人立威治理地方会遇到的一些困难等等。

  而韦节和李武说的则是梁州是个什么地方自古以来有何沿革风土人情又是怎么一个模样。

  跟李武说了好多连李秀宁自己都觉着不太好意思了毕竟人家李武也不是什么孩子年纪比她还大呢这么唠叨下去就有些游子远行在即的感觉了。

  李武却是不觉有他反而分外感激这些年他栖身于公主府中谨言慎行之下没结交下什么人与当年那些同袍的关系也早已疏远了。

  所以此次远行能够请教的人也就这么两位却都能言之凿凿倾囊相授自然让他感慨良多。

  两人谈谈说说天色渐晚李武想要告辞离开李秀宁又留他在府中用了晚饭待李武临走时才道:“此去路途遥遥你身边可有得力之人?”

  李武也不傻之前没跟公主说起此事就是怕公主荐的人令他为难此时李秀宁主动提起那就避不过去了。

  “俺友好不多只韦少监将其侄孙托付给我在俺身边任了个记室公主若有贤才予俺那是求之不得。”

  李秀宁笑笑李武那点心思在她眼中都不是秘密所以按照她的秉性还就要难为李武一下。

  “人倒是有那么两位就是不知你敢不敢用又用不用得起?”

  这话说的……李武嘴里有点发苦该来的还是来了可他却不会犹豫立即便道:“公主请讲无妨公主信得过的人必然不凡俺在梁州任上正好用得上。”

  李秀宁赞许的点头道:“这才对嘛李司马蛰伏多年如今青云直上就是少了些当仁不让的气魄……放心吧我又怎会害你?

  过后我让他们去寻你能用则用不能用也没什么我也不会怪你再说了若有碍于大局想来皇帝那里……吏部也不会发下调令所以尽管放心。”

  李武稍有忐忑倒也不太担心陇西李氏的亲近友好如今各寻出路大多数也都在任上有的人还受到了皇帝重用他只是选几个幕僚带到任上应该没有大碍。

  “公主信重之人我自放心可还是得让他们快些来寻我这几日我就要启程了吏部那边催的紧。”

  李秀宁点头“你这是不是还要去向皇帝辞行?也不知能不能替我带个话。”

  李武的心蓬勃有力的跳动了起来咽了口唾沫才道:“俺尽力而为。”

  李秀宁幽幽道:“我这府中缺医少药的旁的人也不太敢沾边问问至尊能不能给些关照最好能派两位太医来府中常驻不是什么大事帮我问问即可。”

  李武觉着腿有些麻脖子也有点僵这天气还真是冷的紧可他还是应了下来心下则念叨着他这算不算是吃里扒外呢?

  要知道他可是正经的外戚呢现在却替人私自向皇帝传话若是让皇后晓得也不知会是什么后果。

  好在他马上就要出京上任了……

  回去的路上李武颇为纠结公主给他出了两个难题都是有点为难却又不是特别为难那种。

  韦待价随在他身边一边缩着些脖子保持温暖一边努力维持着世家子弟的礼仪不过瞅着粗壮的和个屠户相仿的东主暗地里啧啧称奇。

  这位李总管的来历他自然晓得叔祖也特意告诉过他李总管与平阳公主府关系匪浅还曾在那里任过司马。

  当时他还不怎深信要知道李总管是当今皇后的堂兄正经的外戚又怎么会与平阳公主府有太深的关联?

  可今日一见还真如叔祖所言人家出入平阳公主府如自家一般呢……原来那里就是平阳公主府气象果然非同寻常。

  李武可不晓得旁边的韦记室转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只是琢磨着公主会荐些什么人来可莫要太出名不然他可真用不起。

  ……………………………………

  北风在长安的街巷中呼啸而过让天气更寒冷了几分一大早还零零落落的飘了点雪花这种天气除非必要人们都躲在屋中不愿出门于是街巷之间便冷清的很。

  马蹄得得张公瑾缩脖躬身坐在马上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地方却已经冻的身子都快僵了。

  他嘶撕哈哈的下了马心疼的拍了怕马脖子这可是跟着他从河南到了晋阳又从晋阳到了长安也许还要跟着他去汉中的老伙计可不能给冻坏了。

  他眼前这座府邸看上去可是不小门脸也极为气派一看住着的就是达官贵人他抬头看看匾额还很新……上书李府两个大字应该就是这里了。

  张公瑾自然没那资格走正门到了侧门勉强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便上前敲响了门环。

  门声响了几下里面就有了动静门一开张公瑾跟门房说明来意门房赶紧将人让了进去。

  张公瑾被人引着去到了一处暖阁应该是主人家的书房吧?书香气确实是有一些可刀剑也没少半文不文半武不武的有点不伦不类。

  张公瑾没法评价因为他来长安也没几天自然不晓得长安人家的习惯毕竟普天下人都知道关西人尚武成风也许人家书房就是这个样子的呢?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有些紧张的坐下只稍稍打量了一下四周便目不斜视的等着主人的到来连奉上的热茶都没敢喝上一口。

  他这次来长安本来是想在兵部谋个职位可等来等去吏部那边也没个回音他在长安除了认得薛德音叔侄之外也没什么门路只能干等着。

  薛德音叔侄倒是很顺利的便有了职位薛德音去了秘书监帮着修订典籍去了和他在洛阳的职位其实差不多。

  薛元敬则去了门下省任起居郎。

  两叔侄新晋之人也帮不到朋友什么只是安慰张公瑾让他耐心些等他们叔侄站稳了脚跟再来帮他询问一下看看有什么好的职缺。

  前几日那叔侄两人官职定下后开始拜访一些在长安的友人第一位就是平阳公主李秀宁。

  因为当初薛收和薛元敬随李渊南下时受过公主恩惠……今日李渊已死他们也已改换门庭可公主即在却还是要来问候一声毕竟他们河东薛氏并非忘恩负义之徒。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