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陛辞
在李渊方殁新皇登基未久的这一年任何跟陇西李氏亲族走近的行为都需要勇气和充分的理由来支撑。
薛收当年随军南下长安不用说了那会随军晋人多数都和秦王有着交谊李世民的家底也是那时打下来的。
薛收叔侄不但是晋人而且还是秦王一党当时李建成势大他们在朝中受到的排挤就不用说了。
义宁二年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当时李世民在外领兵薛收觉着李渊太急了些于是上书言事私下里也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顿时被太子一党抓住了把柄。
薛收入狱薛元敬侥幸脱身奔走为叔父脱罪经过房玄龄求到公主门下对于李秀宁来说实是小事一桩对薛收而言却是救命之恩。
那会太子秦王兄弟两个争斗日趋激烈关进长安牢狱的人非常多在牢中死上几个太正常了薛收被吓的不轻再不敢于长安胡言乱语也正是这件事促成了他们叔侄离开长安去军前效力。
于是他们叔侄在蒲坂被俘又进了晋阳大牢待了些日子骨气还是有一些的那么多贵族都降了他们叔侄却坚持了许久见获救无望这才改换了门庭。
如今李渊败亡薛收觉着不能忘了当日之恩于是嘱咐堂兄和侄儿到长安拜见一下公主看看有没有可以帮忙的地方。
当然了薛氏子弟也不是纯粹的书呆子他们是晓得一些消息的……再加上只是拜望一下又非党附于人应该没有大碍。
薛德音叔侄拜会了公主之后没几日张公瑾却是得了好处薛德音得了公主传书让张公瑾去梁州总管李武府上拜见能不能留在人家身边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这就是荐举制度下的政治生态只要有得力之人推荐那你就不缺机会。
对于张公瑾而言算得上是意外之喜毕竟吏部迟迟没有回音也不晓得哪里出了问题这边则是梁州总管即将走马上任需要寻些幕僚带去任上。
张公瑾自入仕以来几乎都在地方上打滚对这个过程太熟悉了像梁州总管李武这种情形幕僚变实职也许只是转眼间的事情。
张公瑾无根无基瞄准的是总管府的内职比如说长史司马各曹参军等还有随身书记文录之类的职位他也能成只是怕人家信不过他。
至于前朝公主的恩惠是不是会给他带来麻烦张公瑾自认官微职小那些大事还寻不到他的身上。
………………………………
张公瑾很快便见到了此间主人但李总管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边还跟着一个长大汉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冯立字世立曾任伪唐东宫翊卫一身的军旅气息满嘴地道的关西腔言谈举止却颇为谨慎内敛。
这样的人张公瑾见过很多出身世族以家世及军功起家如今看上去……应该是落魄了初一见面他自然不晓得这人是伪唐余孽曾经的太子近人。
至于旁边那个长的唇红齿白浑身都好像带着些灵气的少年都不用说什么闻闻味道张公瑾就知道这人出身不简单是前程不可限量的那种人。
李武稍一引见便让几人坐下说话公主行事还是那么周到冯立和张公瑾两人来之前他们的经历以及性情为人便都以书信的方式来到李武这里。
张公瑾没什么河南降人现在大唐治下这种人非常的多毕竟李密王世充等相继败亡之后河南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关西地界不值得稀奇。
而且张公瑾的资历让李武很满意这人在地方上任职多年治政经验丰富尤其是还到晋阳“深造”过就更让人放心了一些。
可冯立就不太好说以前是太子李建成一党还是很忠心那种当夜潼关一场大乱李建成身死冯立得知消息后率人围剿了河南降军并当场手刃了秦琼秦叔宝。
如果不是大军环伺被亲卫们围的严严实实韦挺恐怕也悬了因为冯立还率人冲击了韦挺所部想要杀了这个叛主之贼。
要知道当时韦挺是东宫左卫率领东宫亲卫若非被他支开当夜冯立等人又怎会离开李建成的身边?
所以一场变乱下来冯立身披数创是被人拿下的之所以未被斩杀还是因为当时李建成亲近之人颇多众目睽睽不好下手王珪等人也不愿节外生枝的缘故。
侥幸活了下来太子李建成已死冯立也老实了回京之后经大赦释还家中之后无人再敢用他。
被公主荐来李武府上见了面谈及旧事冯立并无避讳他是这么说的“吾侍奉太子数载恩遇甚厚生时我当尽力辅佐死后我便要为其报仇此人臣之本分不需有所顾忌。
今侥幸未死……家中亦有妻儿老小牵系于身不敢轻言生死矣惭愧惭愧。”
大意上也就是说咱当时为主人报仇时可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没有死成那么前主的恩情报的也就差不多了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李武接受了他的解释……实际上在见这两个人之前他们的职务差不多也就定下了不出大问题的话李武不打算拒绝公主的意愿。
还是那句话他最多只是为难一下而已即便荐来的是陇西李氏中人他都能考虑一下何况是冯立了。
而在他的打算当中冯立性情颇为刚烈据说在东宫为官时廉洁自守很得同僚敬重可为梁州录事参军。
张公瑾在地方上为官多年又颇通谋略可以给他更多的建议帮助他处理好梁州政务所以当以总管府长史之职待之。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把几个带去梁州上任的属下聚在一起除了当面看看人怎么样之外就是告知他们将来的职位几时启程以及他们将要面对的情形。
之后报上吏部记入档册事情也就成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武需要他们分头行事冯立带着韦待价去工部取梁州图鉴大家要仔细的看看梁州的地势以及郡县规划等等。
张公瑾去户部取梁州往年的户籍田土税赋等文录让李武对守地的民务有个清楚的认知。
李武自己除了要去辞别皇帝之外还要找一下旧日的同僚们让他们给推荐一些人过来只三个人可不成还需要更多信得过的人手。
而且他之前的同袍多数都是军中将领他要从他们的部下中挑选一些精强的护卫带去任上急切时可以当将领来用。
皇帝如果同意的话他还能通过兵部调个几百兵一起去汉中。
实话说不管是作为皇帝近人皇室外戚还是曾经的左千牛备身府将军新的梁州总管他都已经是一个扎扎实实的朝廷显贵了。
一些事做起来就很顺手没谁会来刻意难为这样一个人……可就算再顺利因为准备的事情有点多还是把时日拖延了下来。
等他入宫陛辞的时候半个月都过去了。
见了李五郎李破批头就问“怎的还未成行?你那身边乱七八糟的人倒是收了不少闹的满城风雨的连尚书省都被你给惊动了有人说你不像是去上任而是想要搬家。
你是怎么回事?有人甚至说你踌躇不去恐是畏难了不如换个人来当这个梁州总管……”
李武有些讪讪他也晓得拖的时间太长不光吏部在催他甚至户部那边也有些不耐烦了因为拨给他上路用的钱粮还没定下来呢。
可他也有话说“至尊息怒臣第一次出外为官担心误了大事所以尽量想准备周全些……还记得在云内时至尊常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臣一直谨记在心。
今来与至尊辞行就是准备的差不多了不用换人俺这就要走了……”
李破点了点头他并没有真的生气只是怪李武弄的太张扬了些到处去扰人弄的好像要持节出使外邦一样。
至于拖延时日……脑袋一热便兴冲冲的前去上任才更致命。
“嗯……冬日里道路艰难此去辛苦你了……”
“这可算不得什么当年至尊带着我等与突厥崽子厮杀时那天气冻的大家魂儿都快没了呢。”
李破笑了“就是这话多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我也没亏待了你们诸人荣华富贵可期所以莫要辜负了这好日子啊。
离京之后先去万年找尉迟偕让他调五百兵给你……汉中本地有些降军府兵以及山蛮皆可成军。
你也晓得如今天下未定正用兵之际最好在蜀中能有几支可用之军南方天气温润地形多变山水环绕不利于北兵征伐蜀人若能成军当可为大助力。”
李武一一应下觉着身上担子又加重了许多心情却在皇帝的敦敦教诲之中渐渐振奋了起来外面天高地远大有可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