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接待(一)
三月间南边早已春暖花开可在北方依旧一片萧条只不过北风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空气中也有了温润的气息前几天还下了场春雨看来离着万物复苏的时候不远了。
……………………
长长的粮队缓慢的行进在官道之上驮马拉着粮车吱吱扭扭的制造着噪音车夫们坐在车辕上时不时的吆喝两嗓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年月路途之上可不安静不管是不是官府的队伍只要疏于防范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前几年李渊在时就有高氏子率兵在金州附近屡屡劫夺官军押运的粮草最后被屈突通许绍等人率兵清剿同时也令当时的户部尚书高元很是狼狈后来他被免职其实就种因于此连家里人你都管不好你说你还能做什么?
有鉴于此来往于蜀中关西的粮队不论车夫还是护卫的兵卒各个提刀带箭一副随时准备开战的样子。
粮队缓缓进入到了京兆地界路过界碑的时候车队的人们骚动了一下爆发出一阵阵的呼哨声。
从成都到京兆的路途可不近也不很好走其实蜀中要运往关西的粮草一般都会先到汉中然后再分批的运往陇西金州等地。
然后再由陇西金州的人押运到西北和京兆等地这次因为情形比较特殊所以粮草从锦官城起运一路经绵州剑门利州金州等地出蜀直接来到京兆。
足足用了二十多天也难怪他们看到京兆界碑的时候那么欢喜可算到地方了嘛。
“报京兆裴使君来迎就在前面不远。”
李大亮在马上点了点头他自然晓得裴使君定然就是京兆尹裴世清了“你去转告使君李某身有重责不敢擅离请使君等些时候莫要怪我怠慢。”
来人应声而去李大亮随口吩咐“让大家快着些今晚咱们就能宿在长安县了。”
进了京兆李大亮除了松口气之外心里也是思绪连篇。
差不多两年前他为金州司马押运粮草到永丰仓后留任永丰仓守。
如今呢他再次押运粮草进了京兆地界可身份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益州总管府长史。
而半年多前可还为阶下之囚……李大亮咂摸了一下滋味竟是有了不知该从何说起的感觉。
总觉着世事变幻一致如斯……他李大亮这几年沉沉浮浮的再回想起给魏公效力的时候却好像过去了一辈子那么久。
如今魏公殁了好几年了老对头王世充也在前年败亡至今不知是死是活估计是在山野中喂了虎狼紧赶着去投胎了。
王世充之后就是李渊……当年声名赫赫的那些人一个个都已掉下马来……想到这些李大亮除了颇感唏嘘之外便只剩下庆幸了。
他李大亮上辈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天塌下来也没砸着他次次都能侥幸过关还做到了益州总管府长史这样的高位上。
半年前被人押回长安在长安卫所中无人问津的时候他真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只半年多的工夫他便时来运转到如此地步。
稍稍感慨一番便也象征性开始整理灰突突的衣袍准备跟京兆尹裴世清见面。
裴世清他见过一次随李靖出京的时候路过长安县就是裴世清亲自接待的他们河东大阀裴氏的阀主在他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很注重礼仪学识很渊博的人。
他自然不想在这样一个人面前失礼……
“李长史咱们今晚可是要宿在长安县?”
后面有人赶上来问着不用看人听声音李大亮就知道是益州户曹参军高季辅三十岁左右模样出身渤海高氏正经的北齐余孽。
前些年高氏扎根于户部想要有一番作为所以子弟出去为官多与户部相关。
李大亮和高季辅勉强算是旧识他们都是李密降人只不过李大亮当时职位卑微并不能与高季辅等人相交而已。
高季辅长的很壮实面容颇为粗糙一双鹰眼顾盼间很有威势比出身李氏的李大亮更像关西豪族中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高季辅颇有勇力其为李密效力时便曾领兵打过洛阳而在益州为官时更是力主进剿山蛮几次请命带兵南下与山蛮作战。
所以深为李孝恭所不喜只是高氏把持命脉门户上也不比李氏差了李孝恭没能把他踢出益州而已。
今次随粮队北来依李大亮来看其人怕是不打算在蜀中任职了。
想想也是前户部尚书高元被杀长安城中高氏子弟乱做了一团一个不慎怕是要掉落尘埃很快便不足以与陈氏宇文等大阀为伍了。
作为高氏子弟在蜀中那样的地方待不住也是正常。
李大亮一抱拳“到了长安县大家能好好歇歇……到时怕是要与高兄道别了。”
高季辅也不感意外这些从蜀中运送出来的粮草一部分可能要进入京兆长安等处的粮仓可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军粮要运往潼关供大军就食。
之前也已商量好了他高季辅运粮到长安李大亮则去潼关。
上来问这一声也不过是听说京兆尹裴世清在前面所以过来跟李大亮一道拜见一下裴使君而已。
“我与长史一见如故又同为河南旧人一路行来多得长史照看实是感激不尽现在道别还早到了长安县我与长史定要好好饮上几杯之后再来道别也是不迟。”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李大亮哈哈一笑倒也有心结交“参军盛情怎敢相拒到时咱们不醉不归。”
两人一路上相互配合才干上胜于他人许多而且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确实看着就比较顺眼只是道路难行又提防着山蛮盗匪不能敞开了交朋友而已。
如今进了京兆终于轻松了下来深交一番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走不多远京兆尹裴世清便率领着长安县令元朗等京兆官吏们迎在了道左去年冬天很冷而且收获不如人意今年春天的粮食压力就非常大。
从蜀中运过来的粮草有一部分要交给京兆存入库房京兆尹裴世清必须来迎一迎以表示出自己的重视。
而且这也不是一支单纯的运粮队伍其中以楚王李智云前益州刺史黄君汉绵州刺史窦诞等为首的蜀中降人都随队而来要去往长安重新述职。
他们都还算是有功之人……那些顽抗到底的伪唐守臣大多都已肝脑涂地或者就地处置是没机会到长安来的当然了这其中肯定不包括李孝恭。
赵郡王李孝恭在来的路上染了风寒不得不停在金州诊治能不能活着到来长安真是说不好。
相见时一番见礼寒暄过后裴世清又带人见了楚王李智云等折腾了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队伍才重又起行。
长长的粮队在落日的余晖中迤逦来到长安县治也就是长安故城城下营地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李大亮和高季辅等人没有接受裴世清的邀请去城中参加什么接风宴。
作为运粮队伍的主官他们不敢远离粮队只能宿在城外的营地当中除了有些遗憾不能好好歇息一番之外倒也能落个清净。
一直到与长安县的官吏一道将粮队安置好大家用上了晚饭高季辅和李大亮两个才敢坐下了歇口气顺便用饭。
至于不醉无归什么的就算了吧只是当时痛快痛快嘴而已这时节押运粮草就是军事任务军中不准饮酒是历代军旅的规矩只不过此时执行的更为严厉而已。
像两人在李密麾下的时候将领们在军中喝酒吃肉都不算什么而且多数都习以为常因为他们是瓦岗匪起家军纪尤其宽松擅长混战取胜让人防不胜防。
前隋的正规军就要严一些可还是管不到那些军主李破治军则拿军规说事不讲任何情面后来各部军旅也照此办理渐渐形成风尚将领们也就不敢放肆了。
至于这种风气能延续多长时间那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两个人在灯火昏暗的营房之中一边大口吃着饭菜一边说着话陪着他们的是京兆户曹的两个参军和他们职位相访正好进行对接。
几个人正吃着外面有动静传来几个人还没反应过来门一开一群人就涌了进来把他们吓了一跳像高季辅就把刀子都拔出来了。
这些人显然不是什么盗匪进来之后弄了些烛台让营房之内立即光亮大作接着又打开提进来的食盒将热腾腾的菜肴拿出来摆上这才陆续退了出去。
等人都出去了长安县尉房玄龄才慢悠悠的进来抱拳笑道:“一别多日贤弟可还安好?不会忘了为兄吧?”
李大亮见是他不由大喜上前一把扶住他的胳膊“大兄怎的在此?是专程了见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