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96章县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色渐晚房玄龄不再打扰李大亮高季辅休息他们赶了很长一段路程满身的疲惫谈谈说说许久都有些靠不住了。

  房玄龄与两人告辞高季辅没什么可说的回京师之后不管是回蜀中任职还是留在京师都由他们高氏自己决定。

  房玄龄倒也觉着此人无论家世还是谈吐皆属不凡有心结纳为友只是初次见面不知此人德行秉性又不能长久相处所以只能有缘再见了。

  李大亮不会在长安县停留明日一早就要运粮去潼关不过他还得回去蜀中回程的时候时间就不用这么赶了跟房玄龄说他会顺便到长安探望一下公主再来长安县寻房玄龄相聚。

  ………………………………

  房玄龄踏着月色回到了城内也没急着回自己的居住找人打听了一下府尹那边的洗尘宴也已经结束了。

  京兆尹裴世清宴饮的主要是以楚王李智云为首的蜀中降人当然了也只是尽一下地主之谊没什么其他的意思。

  在房玄龄看来裴世清此举有些多余可他也能理解作为河东裴氏的阀主迎来送往在所难免多数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给家族留下点香火之情。

  只是房玄龄觉得这次府尹宴请的人有点不妥而已这些人不是因为得罪流放的犯官经过你的地盘可以顺势来点雪中送炭什么的。

  他们是前朝的降人有割据蜀中之实尤其是李智云还是李渊五子你在这里给他们接风洗尘又接的什么风洗的什么尘呢?

  所以他认为裴世清造作太过很容易留人话柄远不如不闻不问来的好些于是他便建议元朗早些脱身出来人家裴府尹交朋友咱们就不用去掺和了。

  话也没办法说的太明白他房玄龄也是前朝遗人还是很有名的那种在这种事上说三道四打的是他自己的脸。

  元朗向来耳根子软听得进去话立即从善如流只在那边露了露面就回去县衙了房玄龄满意的不得了这么听话的东家太省事了只要别弄些幺蛾子出来大家都能早点回长安去。

  说起来长安故城别的倒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街道窄了些房子破了些等等但有一条却绝对让人无法忍受在这里长久居住那就是夏季里长安故城污水处理的问题。

  到了夏天长安故城里污水横流味道极其威猛而不管春夏秋冬长安故城的人们都要去城外取水一天两趟好似少室山上的和尚似的。

  城里的水源早已不能饮用这也是文皇帝杨坚要建造新城的主要原因其实十几年间大家都在建议将长安县治挪出长安旧城。

  将长安县和万年县合二为一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而且文皇帝时也确实做过此类打算县治变幻了好几次大业年间改动更加频繁。

  直到李渊登基长安县和万年县再次分开主要考虑的是战争的因素而且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长安旧城整个荒废下来那太可惜了。

  所以不管环境怎么恶劣长安县治和京兆尹的治所都设在了旧城这里。

  有了这些原因房玄里哪里愿意在长安县久留只想着能快些回去长安而且他家那婆娘也将临产让他分外惦念。

  ………………………………

  房玄龄径自去了县衙在县衙后宅见到元朗的时候人家正在自斟自饮见房玄龄来到立马高兴的将房玄龄让进来张嘴就是“独饮无趣正缺友朋先生来的巧正好陪我饮上几杯。”

  房玄龄也不拘礼搓了搓手坐到榻上“开春了天儿还是冷……县尊饮的定是好酒下官也喝几杯暖暖身子。”

  元朗一边笑着点头一边吩咐下人再去弄两个菜上来佐酒接着跟房玄龄说道:“那边忙的怎样了?先生也是的上面又没催咱们你这跑前跑后的紧着张罗又为的哪般?”

  房玄龄就笑他自然晓得元朗想的是什么设立折冲府其实就是尚书省派下人来跟地方争权地方上的官吏自然不会待见他们房玄龄热情高涨有吃里扒外之嫌这是遭了埋怨了。

  “县尊身在长安县任上地近京畿实属要害怎可以普通县令自居?朝廷设立折冲府乃当今一等一的大事第一个就放在咱们这里占了近水楼台之势而已。

  咱们做的好了便是为天下之表率有功于社稷做的不好……县尊怕是要另换一处为官了。”

  元朗与他碰了一杯饮了之后道:“先生莫要危言耸听俺也寻人问了朝中确实重视可要说有功于社稷也是过了你也说了咱们长安县乃是要害。

  先生算算咱们的府兵人家有多少?冬天里我看了看隋时是一千二百户李渊时是一千八百余户都召集起来差不多有三四千人。

  现在呢一个折冲府才八百人其余尽都恢复民籍……对咱们县里的好处不言而喻可这什么折冲府分量也就轻了许多。

  之后全天下要设多少折冲府?还显得出咱们来?照我看啊所谓折冲府也不过是仿照前隋镇军而立只不过府兵自己还要耕种田地自筹一部分粮草军械罢了。”

  房玄龄被他逗笑了这番话说的有道理吗?自然是有的他们的消息都很灵通像设立折冲府这样的大事其中前因后果都瞒不过他们。

  可对折冲府设立之后的作用与意义朝中众说纷纭也没个定论只是朝中重臣们大都同意此议也就说明了它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元朗的切入点选的很独特他觉着折冲府的兵额少了用处也就小了……

  房玄龄便觉着和说笑差不多李渊在时各地军伍加起来约有五六十万人记录在册的府兵人家很多被连续征用死的死逃的逃所以县中的兵籍如同虚设早已做不得准了。

  此次设立折冲府怕是也有重新梳理府兵兵籍的意思定的兵额越少越是说明皇帝以及朝中重臣们向治之心有多坚定。

  可以说房玄龄的见识非是元朗可比眼前的利益长远的打算他都能看的八九不离十却也不与元朗争论那太没必要了。

  元朗说的最有道理的是最后一句以后折冲府的数量一定不少显不出长安县什么所以对于长安县而言折冲府在此试行确实没房玄龄说的那么重要。

  两个人在一起不缺话题长安县和长安令衙门差不多大事小情一大堆有时弄着弄着就跟一些贵族扯上了关系实在令人头疼万分。

  以前长安县令是长孙无忌秦王李世民的舅兄……元朗也是差不多的身份可见大家想法都差不多不管大舅子还是小舅子信得过之外背起黑锅来也都是一等一的给力。

  元朗比长孙无忌强的地方在于他在云内的时候做过云内县令对县务极为熟悉又有房玄龄辅佐再加上他本身的身份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错。

  可他和长孙无忌相比面临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李渊入主关西的时候众人称颂几乎夹道相迎那是关西人的自己人。

  李破则是打过来的在关西根基浅薄立足未稳……表现上就是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一些人有所倚仗之下不太驯服难免磕磕碰碰的。

  长安县中给元朗出难题的人很有那么几个今日里报说丢了耕牛明日里又来说有人偷人……这还是冬天里等到天气再暖和一些便极有可能为争夺水源田地的边界等事而发生争斗。

  闹出些人命来也十分正常稍有疏忽被人抓住把柄就可能把你给赶走皇帝的妻弟灰溜溜的被人弄下了台那元朗也可以去抹脖子了。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到这些的时候倒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笃定模样。

  元朗曾经管理过突厥降俘十几二十万人散布在云内草场上最后在他治下不也“好好”的?

  房玄龄人家则是有切实的办法“今年谁若闹将起来县尊也不必烦恼……户部一直在清查田亩户籍等事。

  我问了问去岁报决的人少是地方初定户部的人怕激起民乱所以放轻了手脚今年则不同了大局已定人心渐安再有人不识时务京师来人就不会再容情了。

  据说户部已经提请尚书省今年派人出来凡遇阻碍皆要从严重处……咱们县中那几家不听劝的不如趁机报上去……

  县尊与苏尚书有旧他不会连这点小忙都不帮吧?”

  元朗叹了口气抱怨道:“太麻烦了俺在北边的时候谁得罪了俺当即也就处置了哪像如今这般还要报来报去……哼便宜了那些贼子……”

  房玄龄嘿嘿一笑也不去管他元朗那“辉煌”的过去他倒也打听了一些然后便觉着自己的最大职责就是别让这位犯糊涂去做一些不知所谓的事情其他的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