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01章降人(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皇帝并没有发怒他果然是个有度量的人。

  谏义大夫魏征静静的安坐于殿侧面前的矮几上放着纸笔他要和薛元敬颜师古等人一道记录一下帝王的言行。

  只是职责不同他是在这些言行中挑错的那个人外朝的侍御史掌弹劾百官检举非法规范官员言行之责有的时候还会办一些涉及官员的案子和大理寺职责有些重叠的地方。

  内廷就是谏义大夫的天下因为是门下省的官员所以他主要是跟在皇帝身边有参赞之责最主要的还是规谏皇帝称职的话他们确实像是皇帝的一面镜子可以让皇帝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失误。

  当然了这主要是看皇帝有没有那个度量臣下有没有那样的骨气不然的话谏义大夫这样的职位便有形同虚设之忧。

  魏征也是被元朗给“坑”了本来说好一起到门下省任职有元朗照看魏征觉着日子肯定很轻松不用规谏皇帝有什么事跟元朗说一下也就成了。

  可元朗倒好转头就想去少府任职结果没能去的了少府不说还被赶出了长安城若非魏征当时已经上任他都想活动一下跟着元朗去长安县了。

  可见元朗笼络人心的工夫渐深竟然让魏征这样的人物有了不离不弃之心。

  “胸无大志”的魏玄成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也只能不停的测度皇帝的心性揣摩皇帝的想法这无疑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好在他有经验论起阴沉难测反复无常来天下间少有能跟魏公李密相提并论者而且那会随着战事的焦灼身在洛阳城外的李密已经疯了。

  刚愎嗜杀暴躁的就像是一只被困住的猛虎使他身边的人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

  而眼前这位皇帝就比较“好相处”瞧瞧现在窦诞窦光大明显得罪过皇帝而且听上去旧怨颇深的样子可皇帝也只是看上去颇为恼恨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动怒。

  在魏征眼中窦诞不但骨头很软人也偏于愚笨竟然看不出这一点……你即便得罪过皇帝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说不定皇帝此时还有着些故人相见的喜悦呢瞧皇帝那轻松自如的样子就知道对那些旧怨早已不萦于怀之所以词锋甚利怕是有戏耍你一番的心思。

  这会儿你拼命摇尾乞怜怕是会适得其反。

  冷眼旁观之下竟是看的八九不离十。

  只是人家窦诞可并不愚笨此时一边在心里咒骂着扶风李氏的先祖一边委屈的道着“臣在晋阳时并无实务只陪着李元吉游玩狩猎而已至尊若是不信可以去问当事之人像宇文总管就曾参我引晋王到处冶游疏于政事……”

  李破暗哼一声宇文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寻他来作证不定就能要了你窦光大的性命……好像那会晋阳里的人们过的都很不愉快。

  “多年前的旧事提他作甚?你道我跟李渊一般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吗?”

  呃……窦诞差点吐血这事是你提的好不好而且纯属造谣俺……也就说了你几句坏话而已可并没唆使李元吉出兵。

  唐公向来仁厚哪里心胸狭窄了?

  “至尊说的是多年前的事情臣也忘的差不多了……”

  你最想忘的恐怕就是涿郡的往事吧?李破终是笑了起来接着又有些感慨曾经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窦三郎如今也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时间过的可真够快的。

  “好了朕的度量可比你想的大的多了窦氏出身扶风以后帮朕多照看一些可莫要让乡人说扶风出了个李皇帝却于扶风没有半点益处。”

  窦诞连连点头应诺估计这会别说让他照看一下扶风老家就是让他把老婆献出来他也能仔细考虑一下。

  “你家中子女几个?”

  窦诞觉着再这么下去他非得减寿几年问我儿女又为哪般?俺娶的是李渊的女儿他不会是想在这个上面做文章吧那可就太下作了。

  心里想着嘴上却老实的道:“臣家中有一子四女一子一女为嫡出……臣常年在外膝下单薄……”

  抬起头眼巴巴的瞅着李破眼圈竟然还红了起来大概意思是您可要手下留情啊。

  李破却不管这些关西贵族越活越回去了一个两个的都想在这里哭一鼻子真真是丢人现眼。

  而且你一子四女还膝下单薄我他娘的才一子一女岂非薄成纸了?混账东西竟敢指桑骂槐。

  常年在外?当年就看这厮脑袋上有变绿的倾向如今估计已成现实……真是活该。

  “你那儿子多大了?”

  窦诞迟疑了一下他还真记得不太清了他那句常年在外可不是随便说的征薛举之后随之入蜀有几年没回家了他没说的是在蜀中他还有几个外室诞下了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

  可想入窦氏门墙还得经过几道程序不然进不得窦氏家门尤其是这次几乎是被押送还京家眷都还在锦官城呢。

  “应该有六岁了臣在外多年家中疏于照看实在惭愧。”

  李破笑笑“我儿正开蒙读书把你家长子送入宫中来给我儿伴读吧。”

  一块大馅饼砸了下来窦诞愣了愣接着就是大喜过望……然后就想到了自己常年在外不会是……当然了立马就被他给否了皇帝才进京不到一年。

  好吧他也不太放心家里的婆娘。

  心念电转间眼泪先就下来了“臣何德何能竟受此恩遇……今后必尽心竭力报至尊于万一。”

  李破摆了摆手心说你要谢的可不是我瞧你这样子应该还不晓得后院即将起火回家之后有你受的。

  唉这人在外面混的不怎么样却还不能让妻儿安享富贵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废物呢?

  又跟窦三郎说了一阵这下让窦诞算是找到故人相逢的感觉了之前那些担心怨言以及不甘等等渐渐消融在了交谈当中。

  当年李破就能把他们夫妇招待的好好的如今当了皇帝搓扁揉圆更是得心应手。

  之所以会是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扶风窦氏乃外戚之族和韦氏等差不多威胁性较小而已。

  ……………………………………

  窦诞一身轻松的辞了出去收获颇丰的他这会就可以回家去了李破让他等吏部的调令这次窦诞不打算出京任职了想留在京师。

  当初他随军入蜀是看到秦王和太子相争太烈有出去避祸的心思。

  如今长安城中没了太子也没了什么秦王晋王皇帝又是他的旧识不计前嫌不说还对他颇为赏识那么在朝堂任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了。

  而且这些年他奔波在外没少吃了苦头也该在京师休息两年缓缓精神了。

  这些盘算他没敢说出口怕弄巧反拙让皇帝觉着他得寸进尺……所以之后要去吏部走动一番瞧瞧京中有什么好的职缺没有。

  之外儿子得赶紧送过去……也不知二娘把儿子教导的怎样?若是成了纨绔子那可不敢送进宫里面去不然岂不是自找祸端?

  他窦光大大好男儿怎能让个不孝子给连累了?

  他变的是真快进去的时候还怨言满腹出来的时候已是为自己的前程想了一遍又一遍真不愧是门阀中人。

  ………………………………

  糊弄走了窦诞殿中重又归于平静李破歪头想了想不知想到了什么竟是笑出了声实在有失皇帝仪态。

  殿中侍候的几个人瞧了瞧皇帝又都埋下了头皇帝很少有这么愉悦的时候还是不要上去打断皇帝的兴致为好。

  片刻过后李破敲了敲桌案“传他们进来吧。”

  这次进来的人可不少多为户部官员以户部尚书苏亶为首还有户部侍郎高慎户部四司郎中。

  中书舍人岑文本门下则是门下侍郎封德彝尚书右丞宇文士及这几位都是旁听咨议不会无故开声。

  很典型的以户部事宜为主的小朝会和大朝会一样隔上个十天半月的就要召开一次看着人们陆续进来李破收拾起好心情开始和臣下们商讨政务。

  当前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春耕开春之后临时人命的劝农使便纷纷赶往了地方督促各处保证春耕诸事能顺利进行。

  这个不用多说皇帝三令五申的对春耕保持关注臣子们哪敢轻忽?尤其是像苏亶这样跟随日久的老人更加知道其中利害办不好是真要受罚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书侍郎萧禹前些时上了建言想仿照魏晋时设司农寺专管农事以及谷物收纳仓储等事。

  李破有些心动户部事情太多不如分一部分出来专职专管很不错的样子。

  户部自然是极力反对挣扎的分外剧烈司农寺之类的衙署和户部的恩怨早已纠缠多年中书此议明显不怀好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