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伏藏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52章 嘉斡上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好意思,我出去一下。”林轩起身。

  他到了外面,拐了两个弯,到了灯光照不到的暗处,手伸进口袋里,在手机键盘上摸索着按了一连串数字。当电话接通时,他并未掏出手机通话,而是继续按键盘,用数字编码的形式发送“声音”。之后,他就结束了通话,静静地站在黑暗中。

  像堂娜和骆原一样,他也求助于一个情报组织,去查找“却巴大师”的资料。

  在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线索里,要想理清头绪,就得依靠强大的分析系统。聪明人必须知道去哪里找答案,用电脑代替人脑处理搜索工作。

  夜那么静,他听到了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两个大湖那边传来的此起彼伏的浪声。之前,他曾与一些来阿里地区的背包客们聊过,静夜能让旅行者得到心灵上的净化,而浪声,则是涤荡他们心灵的最佳音乐。

  “音乐?”林轩向着无尽的暗夜苦笑了一声,那些没受过苦、没经历过人生磨砺的大学生们把“进藏”的过程当成一种谈资,来了、花钱、拍照、走了像一阵风,过了就完了,不留任何踪迹。

  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一种人要担当起别人无法完成的重任,必须潜行隐忍,消灭危机,维护这美丽的圣洁高原。英雄无名,只能默默地付出,然后功成身退,看淡浮名。

  毫无疑问,林轩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很快,他口袋里的电话振动,连续振了七次,那也是一种密码,代表“查无此人”。

  “一个从未在历史上出现的人?那么他为什么出现在元首的密信中?”林轩在心底默默地自问,“骆原究竟在寻找什么?他真的是因为飞机上的神秘影像而喜欢上了元首的吗?”

  林轩知道,只有胸无城府、天真烂漫的人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表面信息,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那样的人,如同巨人脚下的蚂蚁,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只配生活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世界里。

  他慢慢地向回走,忽见暗夜里亮起了一盏古老的羊皮纸灯笼。灯笼高高挑着,挑灯笼的杆子足有三米长,所以那只灯笼如同飘在空中的鬼灯一般,晃晃荡荡,忽忽悠悠。

  灯笼下面,响着橐橐踏踏的脚步声。

  林轩没看清挑灯的人,侧耳听了几秒钟,便判断那是两个人并行,其中一个,正是多吉措姆。

  他没有迎上去,而是站在路边,静静等待。

  “一个极瘦弱、极苍老的男人……呼吸很慢,约在每分钟二十次左右……他脚步声那么轻,落脚时鞋底仿佛踩在棉絮上一样……他一边走一边摸索数珠……他的眼睛似乎有问题,走路歪斜,脚下不走直线……”林轩用耳朵去辨别来的人是什么模样,那也是他入藏之前就练就的一项特殊能力。

  那灯笼走近了,林轩渐渐看清了多吉措姆的身体轮廓。

  多吉措姆左手举着木杆,挑着那盏独特的灯笼,右手则伸入一个苍老藏僧的左腋下,搀扶着那人缓慢前行。那人的身高只有多吉措姆一半,像个半大孩子一样。他走路的姿势非常奇怪,双腿僵直,必须借助于多吉措姆的大力搀扶,才能一扭一拐地向前走。

  林轩抬头向上看,那鼓形的灯笼外面写着一行藏文,汉语意思是“照亮一切光明下的黑暗”。

  那是颇有哲理的一句话,在汉语中也有“灯下黑”的俗语。

  “灯下黑”的本意是指灯具下面的阴暗区域,古时人们的灯具多用碗、碟、盏等器皿,注入动、植物油,点燃灯芯,用于照明。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该区域离光源最近,但却因明暗对比强烈的关系,变得最黑暗。

  林轩将那句藏文读了七八遍,心头忽然有了隐隐约约的顿悟:“既然所有人都找不到‘却巴’大师,那么他一定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如果只是按照普通方式寻找,就算将全球各国情报系统的电子档案翻烂了,他也不会出现。我们身在藏地,为什么不从身边找起,反而要求助于千里之外的网络?”

  灯笼停了,多吉措姆和那怪人就站在林轩面前五步远的地方。

  “大师。”林轩叫了一声。

  这是平日里他对多吉措姆的尊称,但这一次,多吉措姆的脸蓦地红了,惭愧地摇头:“林轩,不要这样称呼我。在嘉斡上师的面前,我只是无知的蒙童,是须弥山脚下的一粒芥子。”

  他弯曲双膝,几乎是用蹲伏的姿势,面对那怪人,说了几句藏语。

  怪人摇摇头,多吉措姆便左手一抖,木杆上的灯笼猛地荡了一下,里面的油灯便熄灭了。

  亮光消失,林轩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索性闭上眼,只用耳朵感应对面两人。

  “却巴……”他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说了几个字。

  之所以觉得那声音奇怪,是因为那完全是个三四岁的幼童在说话,而在林轩眼前,只有一个六十岁上下的多吉措姆跟另一位年龄远大于多吉措姆的嘉斡上师,绝对没有第四人在场。

  “去那里……”那幼童声音又响起,接下来一连串话,竟然夹杂着藏语、古藏语、尼泊尔语、英语、德语、汉语、俄罗斯语乃至于维吾尔语等等根本毫不搭界的二十多种语言词汇。那幼童用多种语言连续讲述同一件事,中间变化,自然流畅,就像刺绣工人用二十多种颜色的丝线来制作一件画屏那样,有机而完美地结合,毫无违和之处。

  林轩认识许多语言大师,但能同时以二十多种语言说话的,绝对没有一个。

  他勉强翻译那段话的意思,差不多是这样的:“去那里,危机在出现,轮回的力量,无可阻挡……去那里,火烧眉毛一样,地下的奇怪变化……水的分岔口,迎接死亡,吞噬生命……无底的深渊张开大口……有人死而复生,有人向死而生,有人不死不生,有是先死后生,有人生死死生……”

  藏语中的哲理智慧本来就浩如烟海,有很多关键之处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林轩觉得,那声音中透着无限的绝望,仿佛濒死的人喉间发出的呼救声,虽然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但身旁的人却无法听到。

  在此之前,林轩也曾碰见过无数次困境、危境,从未真正从内心里感到畏惧过,但这一次,他觉得背心一阵阵发凉,浑身肌肤都因微微的颤栗而浮起了一层浅浅的鸡皮疙瘩。

  “上师,我不懂。”多吉措姆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无助,如寒号鸟的悲鸣。

  “变化……非常多的变化,微妙的……就像牦牛身上的虱子,复杂的,动态的,永远不会停下来……我们站在这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到那里去……到那里去……”那声音说。

  “到哪里去?”多吉措姆追问。

  在普通情况下,他这样问无可厚非,但在这种非常高深的禅机对答中,这明显是一句废话。

  果然,那声音接下来回答:“卡内沛巴……卡巴太卡……卡内沛巴,卡巴太卡……”

  那两句答语的意思即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样的例子,也曾出现在汉传佛教的经卷中。

  佛家讲究禅机和顿悟,某些对话是虚幻飘渺的“空话”。在这种远看有、近看无、初想无、细思有的状态下,愚顽者毫无所得,聪慧者识得天机。

  “一切问题的答案,皆蕴含在它本身。一切看似毫无头绪的问题,只要把握它的本质,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林轩的顿悟。

  譬如现在,他想到骆原、堂娜两人为了那封元首的密信而费解,倒不如抛开混乱的思维,专心致志解决鬼湖潜艇的事情。眼下,他们应该行一步,看一步,而不是原地等待,长夜不眠,企图从无路可走的绝壁上凿条隧道出来。

  多吉措姆与嘉斡上师又向前走,路很黑,他们仿佛是两名摸索前行的瞎子,蹒蹒珊珊的身影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

  林轩忽然发觉,自己浑身都是冷汗,被夜风一吹,寒飕飕的,极不舒服。

  他抹了把脸,回骆原的住处去。

  拐过一道弯,他便看到了骆原屋中透出的灯光。

  灯光是从半开的门里流泻而出的,起初只有一米宽,渐渐扩大漫射出去,在黑夜中劈开了一块狭长的梯形光幢。

  多吉措姆和嘉斡上师就站在光幢里,僧袍下摆被夜风吹拂,左摇右摆,不时变换形状,像两团积雨云,托举着他们的身体。

  门全都打开,骆原和堂娜并肩走出来。他们的身体挡住了光源,改变了外面那光幢的形状。

  “嘉斡上师!”骆原欣喜地叫起来。

  看来,他们之间很熟。

  两个人站着,并没有要进屋去的意思。

  “上师,请进来喝杯茶。”骆原向前走。

  “名卡热(藏语:你叫什么名字)?”那声音问。

  堂娜看到一个苍老的藏僧声如孩童,脸上立刻露出诧异之色。

  骆原皱眉:“嘉斡上师,我是骆原啊?我们之前见过好多次,我还到您的石屋去拜谒过呢,您忘了?”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