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船自远方来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外贸是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欢声笑语中,江篱偷偷地看了看烟雾中的江瀚,他的堂哥,二叔的心肝宝贝,比她和江落大两岁。江瀚毕业后就去深圳了,极少回家。这次说是借出差之由回来,但已经待了一周还没走。

  江瀚没参与大人们关于古董的聊天,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嘴角拉扯着一个笑。江篱对他在深圳的工作十分好奇,刚要开口问,二叔的问话倒先插了进来,“大江,你今年毕业了吧?”

  “恩恩。”大江忙不迭地点头,“刚毕业。”其实已毕业小半年了。

  “学的什么专业来着?”

  “英语。”

  “哦……”二叔作恍然大悟状,点点头。关于英语这个专业他了解不多,打不开话题,只好再点了几次头,若有所思道,“打算去哪儿工作呀?”

  真是崩口人忌崩口碗,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句话就戳到了老江和老何的心窝子上,叹气卷土重来。老江说,“正四处托关系呢,找个好中学,当个英语老师,福利又好,又稳定,听起来也好听。”

  江篱头一回听说这事,睁大眼睛,“爸,你啥时候开始帮我‘四处托关系’了?我说过不想当老师的啊!”

  “当老师有什么不好?”老何帮老伴的腔,“还有假期呢!你想想,现在哪个工作还能休那么长时间的假?就我们车间那个季阿姨,你认识的吧?她下岗后在个什么公司找了个保洁的工作,一个礼拜就能休息半天。说是换班制,半个班快比一个班都长了。啥工作都没有国有企业好,都没有当老师和医生好。”

  “婶子,好工作多的很。”江瀚突然开口,“江篱是大学生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哪有什么‘铁饭碗’?事实证明‘铁饭碗’这种制度根本就不利于社会进步,也不存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走的路不一样,你们的经验放到现在,行不通。”

  “咋就行不通?我干了一辈子技术工作,行不通?”老江面子下不来,“虽说是大学生吧,可是扩招的,和以前的大学生不大一样,以前的精贵。”

  江篱觉得老爸这话挺伤人。

  “不是说工作经验行不通,是想法行不通。国企为啥要改制?就是因为旧的体制有问题,落后了呗!人就得跟着时代走,不能让时代跟着咱走。”

  “怎么跟大伯说话呢?”二叔连忙打断了江瀚,“大伯还需要你教育?你大伯在纺织车间里搞技术的时候,你还只是个颗粒!那时候多少人天天围着他求他办事啊……”

  “可你们这代人干一辈子都好像没啥进展,二十年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我们就不一样了,两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发了财的可不在少数。”

  “就知道发财!”二叔斜了他一眼,“咋不见你长一点礼数呢?还批判起长辈来了!”

  父子俩的争吵让老江十分尴尬。他可以数落江篱,可数落不得江瀚。老江尴尬地笑笑,“老二,你就由孩子们去蹦跶吧,时代的确不一样了嘛!”

  江篱想和江瀚聊几句的念头被打消了,这个时候再打听外面的世界,争论更不会停止。老江才不会羡慕哪个年轻人发了财,他更在乎单位里别的科室过年时比他们多发了几颗鸡蛋。她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爸妈的心脆弱着呢,她只要一说想出去,二老都会拿乡情和亲情出来说事。

  江篱不主动说,江瀚倒先问了,“喂,江篱,那你想干啥?”

  老何嘴快,“当老师当然最好。”

  江篱笑,“我没有教师资格证。”

  “不一定去中学教。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不一定有证,薪水还不低。”

  “我不想当老师。”

  “那你想干啥?上次印刷厂那工作不也被你推了吗?”老何想不出来英语专业除了当老师还能做点啥,“咱家这情况可供不起你出国留学啊。”老何转眼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当翻译?去哪儿当啊咱这小地方。”

  “我还是想做外贸。”

  江篱发誓,这个想法的确是赶鸭子上架说出来的。虽然她美其名曰进过一家公司的“外贸部”,可她在那里什么都没见过,她对外贸的理解比老江老何多不了多少。她只知道做贸易也要和老师一样需要证件,英语好是标配。她不是科班出身,对别的一无所知。

  江瀚显得极度兴奋,他总觉得自己在家孤掌难鸣,没人懂他,江篱的回答让他觉得欣慰,总算有个人能和他站一条战线了。

  江瀚声音很兴奋,“好主意!说起外贸,有个哥们也正做这个,做得还不错,我回头帮你问问他。哦,不过,他是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咱这儿应该没啥外贸公司。”

  外贸……

  老江和老何当然知道,但具体是什么工作并不清楚,大概就是跟外国人做生意,听起来倒是不错。可江瀚说了,这地儿外贸公司不多,所以这事儿成不了。

  老何把头发撩到耳朵后面,笑了,“江篱又不去上海。”

  大姑倒是十分能体会老母亲的心情,“当妈的可都不愿意让儿女离家太远。咱这儿是黄土高原,上海是南方,太远啦。而且江篱还是个女孩子……”

  是啊,外贸,上海,多遥远的事情!老两口就想着江篱能像江落一样,当个老师,安安分分,要能进个事业单位更好,哪还需要跑到外地去打工?

  “打工族”这个群体在老江老何心里就是被资本家剥削着生存的一群人,是成天颠沛流离、朝不保夕、被逼无奈才会背景离乡去打拼的一帮人。

  江瀚本想讨论一下上海其实并不那么“南方”,没那么远,想了想觉得没必要在地理位置上争执,便动了动嘴唇,没说出口。

  眼看着这话题马上就要过去,江篱先急了。

  “爸妈,咳咳……”江篱没有痰,但不知怎地非清了清喉咙,将话题延续下去,“首先,我不会当老师,我天生就不安分你们是知道的。小时候你们不在家,我就用锅种花,还在牙膏上面装牙刷头,没事就拆家里的录音机玩。要让我做那种一成不变的工作,我很有可能会无聊死;其次,别再四处求人给我找工作了,我这么爱面子,我可不想背上这人情债,将来还个没完没了;再有,外贸与我的专业对口,而且做贸易多好啊!中国都加入wto了,我们还不抓紧这个机会好好发展下?那个,那个,做外贸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有理论知识,还要会和人打交道,每个客户都不一样,每天都面临新挑战,多有意思呀!这就像学武功一样,爸你喜欢看武侠剧,你最明白了,高手就要融会贯通,即专又广,这样才能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江篱声情并茂说了一大通,也没看爸妈的脸色,就那么自顾自地说,说得痛快。关于外贸,她也就只能理解这么多了,但没关系,不妨碍她去想象和润色。她说完后客厅里突然没了声音,她想,不管怎么样是把爸妈唬住了。虽然老江不服气,老何嘴也还硬,但江篱知道他们是被唬住了。

  “可是,外贸是做销售吧?女孩子做销售……哎……”老江又叹气。

  “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大道理真多。”老何说出这句话时候,看了看老江。老江眼睛垂着,像是有些沮丧。

  江篱不知爸爸在沮丧什么,也许,他是在感慨自己既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又抓不住旧时代的尾巴。江篱突然有些余心不忍,没有再畅讲下去,而是安慰起老江来,“爸,不是我夸你,以你的技术,去个外企再当个机长都没有问题,但收入可就大不一样了。”

  “外企?”老江笑得苦,“现在都是电脑控制,机长都让年轻人当了,我这样的,顶多算个‘老师傅’。”

  “那也是最有实战经验的老师傅!”

  “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

  “外贸其实挺好的,我要是英语好,我也去做。”此时屋子里最兴奋的是江瀚,“我那个哥们都在上海买房子了。”

  “你啥都想做。”二叔制止了江瀚,“没有你不想做的。”

  江瀚又不情愿地顶撞了几句,大家便哈哈笑着将话题岔开了。江篱十分感激这帮亲戚没有多插嘴她工作选择的事,否则她一百张嘴也斗不过。将来是不是要做外贸她还不敢确定,但有件事她倒是想明白了,她想去远方。

  江篱完全没想到今天的家庭话题走向会是这样,不是在说瓶子的事么,咋说着说着,就要背景离乡去做外贸了?她想起自己在网上看过的上海那边招聘的信息,职位种类可多着呢。今天所说的,说来说去,都只是为了说服爸妈让自己自由择业而已。

  二叔三叔和大姑最后都缄口不言,二叔生怕儿子的多嘴害得大哥一家要分别两地,当着老江的面训斥了江瀚几句。三叔和大姑也不发表太多意见,只是偶尔说几句“年轻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老啦”这类的话,并且开始为各自的子女前途发愁。

  老江说:“不是我老顽固,我是舍不得大江姑娘离我们太远。”

  老何跟上,“一个姑娘家家的,在外面我们得天天在心上挂着,不放心。”

  江篱说:“我大学不也是在外地上的吗?”

  老何眼睛一瞪,“大学是在省会上的,好歹是一个省。现在可好,一下就要跑上海那么远,火车都要坐十几个小时了吧?到时想见你一面多不容易!”

  老江倒没那么急眼儿,语重心长,“大江,你都想好了吗?上海那地方竞争多激烈,消费也高,你受得了吗?你当年上大学可是正好赶上扩招才上了的,能竞争过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吗?小地方也有机会,谁说就一定要去大城市了,啊?女孩子还是想点正事,就跟落落一样,找个踏踏实实的工作,再找个好男朋友,一辈子很圆满了。”

  “我也没有说一定要去上海……”

  “对对对,还有广州、北京、青岛、深圳,都可以呀!我觉得江篱挺适合做销售的。大伯,做销售,尤其是对外销售,有前途。”

  江瀚话音刚落又被二叔制止住了。关于江篱工作的话题也没再讨论下去,因为三叔及时提议大家一起出去吃顿饭,说好久没聚了,早就该好好聚一聚了。

  没有人反对。

  老江因打碎了花瓶心怀内疚,便硬着头皮说这顿他来请。

  饭比天大。众人齐齐往门口走。江瀚走到江篱身边,神秘地笑,“你刚才那番话还真有做销售的潜力,我看大伯几乎就要同意了。”

  “哪儿同意了?”

  “反正没反对吧?”江瀚坚信大伯大婶他们不会阻止江篱出去,“你真的想做外贸吗?”

  江篱摇了摇头,承认说根本没想好。

  “想出去就出去吧,好好想想去哪儿,这没啥好犹豫的。我跟你说,你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会天天想,就算现在不出去,迟早一天还是得走。”江瀚笑笑,“我就是这样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