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鬼方风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章 第六章永昌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六月的天气是闷热的,暑气到晚上时才退去。王衍的永昌侯府正在开夜宴,王衍是开国功臣王阅的儿子。王阅是成王建国时的重要的谋士,王阅字子桓,任太保,去世前一年被封永昌侯。今日的永昌侯,王衍就是从王阅手上继承来的,王衍是王家第三子,字元龙,王元龙是嫡子,却不是长子。按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王衍最多是继承父亲家产当中的一部分,继承不了王阅的爵位,他今日能以永昌侯爵开府,全得两个哥哥在同一年突发奇病而亡。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王阅是贵族。他不但是贵族,还是姬姓高级贵族。姬姓是周朝天子的国姓,至于真假,也无从知晓,甚至王阅在世时,也没有人听到他提起自己是姬姓宗氏这回事,反而到了他的儿子王衍这里,姬姓经常被提起。姬姓也罢,他姓也罢,总之,王阅是贵族不假。在武王统一鬼方时,他还是站在武王对立面的贵族。这样的贵族,在鬼方只能称次要贵族,这些贵族形成是在东周时,他们大部分是诸侯的家臣,并逐渐被周人同化,社会经济文化相对鬼方的先民们都要高,并且有了自己的农业和手工业,生活相对富足。鬼方国有十几个这样的贵族家族,赵氏,韩氏,杨氏、郑氏,邓氏,吕氏,萧氏、崔氏、郭氏、陆氏、贾氏、谢氏。

  与王阅相比,王衍同样有智谋,多谋善断,格调却不如他老爹,他更看重的是利。朝堂之中流传四个字,贪而不治。王衍的改变并非道德品质有问题,是时代造就的。在王阅这一代,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贵族政治,诸侯有邦国,大夫有采邑,都是自己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俸禄,也没有分红,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靠个人自觉,因此,他们帮成王昼司打天下时,也是用这样一种心态,将打天下当成了义务,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打来打去,都是在争鬼方的治权,那个时间,鬼方还没有单独开国。而到鬼王时,政治已经不是贵族政治,而是王室自己的产业,江山归王室所有,治权也归王室,渐渐有了日后帝国的雏形,政治也成了一种官僚政治,这种政治体质的弊端是责任划分不清楚,不出事还好,大家都其乐融融,一旦出事,总要踢来踢去,踢出一个替死鬼,于是各种矛盾和腐败应运而生。还好,王阅和邓图还有桓玄三人死在了成王那个时代,不必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后代们争权夺利。

  乐师献宴乐舞。乐正冯志听得入迷,因一个乐伎错了一个谱子,王恒便杀了她,看得冯志额头都是汗。王衍瞪了一眼王恒,没有说话,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和杨轩在互相斗富,杨轩在王衍家上了一趟厕所,出来后立刻让下人给他换了一身衣服,并将自己前两日所得的珊瑚玉搬来给王衍看。这个时间,王衍的二儿子王理回来,抬了十五个空箱回来,一问原来是去买地了,王理跟友人去一块跑马地考察,因为这块地风景极好,同时视野开阔也不用管这里是寸土寸金的北冕城,直接就让人把整块地铺满钱币,用以交付买地的款项。杨轩听后不再言语。

  侯府门外传来“大王驾到“的通报声。通报时间,鬼王与剑洪将军已经先进了府门内,身后跟着一少年,十四五岁的模样,着一身冰蓝色对襟宽袖长衫,衣服垂感极好,腰束宝蓝色丝绣腰带,少年在府门站定,回头向后看了一眼,来者正是这两年来风头盖过嫡子的八王子——缘弘,缘弘有他母妃的相貌,英俊倜傥,气宇轩昂。不熟识的人,乍看还以为是嫡王子缘遥。缘弘今年十四岁,生于惊蛰,如鬼王一般聪慧,好学又谦虚,在贵族中,也极有声望,王衍和杨轩见之也笑意相迎。

  鬼王名晋猛,字利,一如他的名字,霸气,凶狠。有着不凡的长相,身长八尺,肩宽腰细,一头浓密的黑发这些年掺了一些银丝在里面,但他的脸依旧年青,双眼眼窝有些深,显得他眼睛更有神,长着一张辩识度极高的鹰勾鼻,加在一起显得他没有那么平易近人。帝王本就是不能靠近的,他的位置注定他就是孤独的。从吕妃去世后,他身边陪伴最多的是八王子缘弘。

  鬼王身后站着剑洪将军,他的身旁常年出现的只有剑洪,剑洪之父正是当年陪在成王昼司身边打江山的战神璎珞。从辈份论,剑洪是复利的表弟。剑洪任鬼方国大将军、司马,因他的威名,北冕城皆习惯称他剑洪将军。表兄弟兼主仆二人在外都有着一张一丝不苟的脸,剑洪身形魁梧,方脸,两撇胡须呈八字排列,一对眉毛呈倒八字遥相呼应,眉心皱起,形成一个很深的川字,仿佛刻上去的,整张脸呆板严肃。双肩浑厚宽大,背上背着弓箭,寸步不离地跟在鬼王身后。剑洪性格深沉刚毅,处事沉著坚毅,忠孝精诚,军中将士皆敬服之。

  鬼王到场后,宴会开始,在鬼方国内都见不到的山珍海味如流水一样端到满堂宾客面前,看到饮食、器具华丽,鬼王感到不适应,没等宴会结束就离开了。鬼王越想越气愤,带着剑洪和八王子缘弘起身离去。

  鬼王既看不惯这种奢靡之风,也看不惯贵族这个阶层。虽然整个方国都是他家的,但复利还是带着鬼方的平民的肚量,无雅量,在政治上也不敏感。贵族一直都是他的心头大患,九宗贵族和次要贵族唯一能达成共识的是对王室血统的鄙夷,在血统高贵的贵族眼中,并无对王权敬畏服从,他们反而看不起王权,认为鬼王就是大兵。

  鬼王离开时,王衍和杨轩都同时盯着缘弘的背影,有同样的想法在二人心间传递,但都没有发声,缘弘怕是缘遥最大的对手,因其母受宠而荣光无限,虽其母亡,却不减疼爱,除缘遥外,应该是鬼王有考虑的太子之位的人选,无强大的外戚干扰政治,聪明好学……这些,是鬼王能看到的,也能想到的,他没看到吕妃去世后,缘弘却慢慢靠向他母妃的外家了。当今朝堂,最有权势的外戚非杨家莫属,但这种强大的势力,对缘熠和缘炜来说却是牵绊,杨轩心里比谁都清楚,但他总是收敛不了自己好出风头的性格。鬼王一走,杨轩先提了鬼王前日刚下的诏书。

  “如今,都城又添新规,女子年满十七就要出嫁,大王为民计,好生忧心。”杨轩心中有几分幸灾乐祸,正好,王衍的小女儿王桂霜满了十七岁,至今未寻到合适人家。

  王衍非常不屑地从鼻孔里哼出一股气。没有理会杨轩,杨轩这幅小人得志的样子,在庄贤娘娘升为贵嫔后,一日重过一日。如今杨轩位列三公,又刚刚被封了安国公,权势滔天,公比侯爵位高了一等,放在周朝,公是可以开疆建国的,但在鬼方国,能分封建国的只有宗室,难怪王衍会看不上,当然王衍不是看不上杨轩手中的权力,王衍所担的太宰,六卿之一,在三公之下,职位远不及杨轩的太保,他看不上的是杨轩这个人,王衍对他的评价是专而无谋。

  杨轩见王衍没有接话,有些自讨没趣,又接着说道。“邓家的庶子要被调回京城了。”

  “此事已经确定了?”王衍问他,表情有些凝重。他凝视着杨轩,心中颇有微词,这个老狐狸,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为何次次都比我快一步。王衍最风光的时间是在三年前,那个时候,朝堂文武百官,有一半是他的追随者,原因很简单,王衍为他们得到权势提外力,在得到权势后又帮之巩固,王衍能做到,皆因他擅揣摩圣意,王权的风向标他随时掌握。也许年纪大了,反应慢了,他没有三年前灵敏,对鬼王的心思和朝堂政策的解读都大不如前,后起之秀便是杨轩。

  “确定了,明日早朝会下诏。”杨轩脸上得意,心中却并不轻松。二人均没有心情吃酒宴乐。

  邓荣被赦回京,对他们两家来说,犹如添豺狼一般,没被流放之前,邓荣是撑有军事指挥权的司马,本人也丰采高雅,气度威严,既是武将又是贵族,以远见卓识凛然于朝。他的坚守原则、捍卫公正让他在朝堂之上有大批拥泵。王衍在背后骂他不识时务,杨轩在背后说他又臭又硬的石头,二人讨论起邓家的庶子,不知他性格是否跟邓荣一样冥顽不化。

  前373年,东夷又来犯,吕继才为将军出兵,兵败,边关不安。同年,吕妃萼,鬼王心痛,大赦天下,被流放三年的邓荣被赦免回原籍平原德县,后依诏进京,以带罪之身辅佐中军正帅信宜君,对东夷进行讨伐。庶子邓汉炎英勇善战,消灭三千多人,信宜君向鬼王为邓荣父子请功,邓荣被免除罪奴身份,回到被罚没的侯府邓府恢复爵位,却没有封得任何官职,这多少有些有些不合理,只封了邓汉炎为领兵刺史,都督狮岗城。星宿第一次见他也正是在这一年,是在北落狮门,星宿看着邓汉炎,身上还穿着御殿将军服,藏青与金色盔甲将他衬的威猛英武,眉眼间没有邓荣的影子,脸瘦面善,大吉之相。邓汉炎是庶出,也许这容貌来自他生母,他是邓荣五个子女中仅存的一个了。

  在前372年时,东夷骚扰不断,侵扰国界北境,无人敢请命而战,为了恢复邓家荣威,邓汉炎主动上表朝廷,请命前往平定叛乱,因为山路狭隘,就造了扁箱车,还造了木屋,置于车上,边作战边前进,走了一千多里,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自从邓汉炎北去,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的人说他们已经都死了。后来邓汉炎的使者夜里到了王城,鬼王拍着手高兴地笑了。清晨,召集群臣对他们说:“假如听从了诸位的意见,就没有鬼方国的北边国境了。”于是下命令,授官宣威将军。前372年十月,邓汉炎得胜归来,升任宣威将军兼狮岗城刺史。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