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一章京城三驾马车
邓汉炎回调,京城里的形势与他两年前离开时变化不大,眼下京城势头最盛的还是永昌侯府王衍家和安国公府杨轩家,杨家是传统的贵族豪强,杨轩也是两朝元老,虽不是开国功臣,却是鬼王复利当朝重要的幕僚,在他父王昼司去世时,他的叔叔和两个弟弟都对王位虎视眈眈,是杨轩带着贵族行君王礼,迎他入武仙宫,封公也理所当然。家门兴起是因杨庄成了鬼王的贵嫔,现如今,杨家权倾朝野,杨轩为太保,常常得以在鬼王身边,颇受鬼王信赖,是鬼王管理鬼方国的顾问,集大权于一身,为一国之首宰,群臣之首。朝堂上下无人不尊,无人不敬。权力膨胀的过程,也是人心膨胀的过程,这几年,杨轩出行十分奢侈,仪仗队的规模有半个营,前不久刚结束的寿宴,也是大摆流水宴七天七夜。在吃食上极度重视,天天要花费1万钱来做伙食费。他还到处说自己连个下筷子的吃食都没有。杨家人丁不旺,杨轩的二子杨浩和杨槐,没有一个有他们姐姐那般地位,多半是依仗着自己姐姐的权势和富贵,自在而居。
在城西是王衍的永昌侯爵府,王衍娶的是司徒崔亮的妹妹崔晓柔,崔晓柔性格火爆,易冲动,但二人感情却如胶似漆。在生三子王理时,因难产而亡。晓柔的离去,王衍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对王恒兄弟也不闻不问。王恒幼年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崔亮家度过的。直到王恒与崔亮的女儿崔玉丽私定终身,王衍才如梦初醒,崔亮虽是亲家,但并不是王衍想为王恒选的理想的婚配,崔家只是一中型贵族,崔亮又为人傲慢轻狂,四面树敌,他的长子崔少谦就因这火爆的脾气早早地丢了性命。这桩婚事敲醒了王衍的警钟,若再沉沦下去,恐怕王家也会如萧家一样败落。王衍出来主持局面,又续娶的现在的夫人,有氏,有氏是九宗之一,有氏在嫁给王衍后,生一子一女,王家就同时有四个嫡子,而之前的嫡长子王恒明显被最小的嫡子王啸处处压制。
复出后的王衍比杨轩,要低调的多,他极少在朝野中曝光,但他的影响力却仅次于杨轩,靠着王家贵族和累世功臣的声望,即使没有庄贤娘娘这么强的政治联姻,他依旧在朝野中享着极高的声誉,他识大局,懂笼络人心,人也生得慈眉善目,一幅德高望重之相,又总是积极解决诸位王子的摩擦,缘礼将之奉若精神领秀,也正如此,鬼王对他的戒心也最重。
在北冕城的最南端,临渭河边是乐正冯志的冯府。冯志既是贵族,也是九宗之一的冯氏,在九宗之中,冯氏一支并不太起眼。冯志也继承了先祖的性格,隐忍、不好出头,说白了,就是胆子小。冯家世代书香门第,靠着祖上的积业,冯愚封荫官乐正,衣食无忧,父子二人喜爱的都是文人雅乐,正因冯志与世无争的个性,让鬼王少了提防心,鬼王喜好能力平平之人。但冯志亦是聪明人,作为怀姓九宗,冯志知道自己充其量只是个陪衬,因此处处存着小心,得志的时候并不张狂,见好就收,作为臣子,他会不时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偶尔也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干,但分寸掌握得极好。以一个文化人的疏淡鸿博来消解别人的猜忌,与鬼王之间也取得了某种默契,彼此都很客气。鬼王也乐意拿乐正来装点门面,人前人后夸奖几句,以示博雅胸怀。
冯府地处渭河下游,占地最多,内多丘陵,北边靠守阳山的领事林产铜矿,这是冯府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鬼方国国库的主要根基。渭河沿岸有天然的青草牧场,是骏马的栖息地,在这片洋洋洒洒的牧场上,看到的骏马比人都还要多。这些马也习惯了散养,每日都懒散自在。一如冯志的性子,在这北冕城,九宗仅剩的四宗中,最没有脾气就是冯志,最没有野心的也是冯志。
此次邓汉炎回调,变化最大的是京城的兵权,瞬间被稀释了。这兵权来之不易,转移却是瞬间的事情,都在一念之间。当年鬼王为防一方霸主,连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弟弟信安君都不信任,西南虽有信安王府,鬼王为了牵制宗室,硬生生将邓汉炎调去狮岗城任刺史,瓜分了宗室兵权。一个上午,永安君缘礼和成安君缘瑞,以及六王子缘稹都一一来到邓府拜访。前来拜访的这几个王子,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军中,都没有强有力的支持,都希望背后有中央军势力。
邓汉炎也想抓住一方,壮大家族势力,但邓荣不以为然。自从邓汉炎从狮岗城回调,他已品出政局的错综复杂,没有授意邓汉炎任何与王族有关的行动。
邓荣为人耿直,不善言辞,与他父亲邓图相比,少了些机警,邓图虽是武将,却有着不输于文将的谋划,他曾评价贵族是一群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志大才疏、色厉内荏的家伙。在建国之后,他慢慢收起锋芒,这种功高盖主的武将,对任何一位君主都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时可利用,但国泰民安之时便是危险的。因此他为人处世都十分低调。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出谋划策,也不呼朋引类,就连为唯一的儿子邓荣缔结婚姻也不攀附豪门。邓荣有着邓图的品性,却没有邓图的智慧,这些智慧后来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嫡长子邓贤身上。作为臣子,他精忠爱国,长子为鬼方战死,夫人和其余三个孩子却被朝廷流放而死,杀子之仇虽然排在国家忠义之后,但这又如何能让他提起兴趣来用沾满鲜血的权力作斗争?他所有的理想都在流放那三年磨灭了,再次回到邓府,他已经没有往昔的政治抱负了。恰恰是他的“无为而治”让邓府平稳地度过了两年时间。这两年,鬼王多将重要事交与邓荣去处理,但也因为他的公正,让他在朝野之中也受尽排挤,还好,宣威将军邓汉炎正是其子,这多少解了邓荣做人太耿直的危机。即使受鬼王器重,邓荣却并不念这份恩宠,被流放的三年始终是一块好不了的伤疤,但在国家忠义这件事上,邓荣初心不改。。
邓荣觉得,这三人都不是理想之选,他命邓汉炎。“心无旁鹜,追随缘遥。缘遥掌权,最有机会弃用外戚杨轩和吕明仕。他们登门,皆为兵权,为何武安君没有登门拜访,武安君不仅战功赫赫,又手握西一师兵力,看不上你手中的这点权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政治上,营党结私就是最大的祸事,在朝二十多年,邓荣岂能不知。事实上,邓荣不选这三人也是有道理的,邓荣虽没有他父亲的智慧,看人的眼光却很毒辣。没有政治野心,就不会有思想准备、组织系统,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会面。而这危机恐怕是鬼王料不到的,一天之中来了三位王子。
永安君缘礼,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他用王衍,却又不能给予充分信任,王者,需有容人之度,亦需有摄人之威,这两样,缘礼都没有,更要命的是,他迟重少决,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决策总是慢半拍,这是政治斗争的短板,与他的胞兄弟武安君性格天差地别,他果敢、英勇好武,西一师的亚长就是他,执法如山,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手上军士虽然不多,但将士们都忠心侍主。果敢之人就容易剑走偏锋,刚復自用,缺点也是固执、狂妄,可能,这些将士们是惧怕缘礼的威严,缘礼尚刑法,甚至使用严刑酷法。缘祁立法和执法确实很严,杀起人来也毫不手软。也是性格使然。缘祁嗜杀的性格,在这些酷刑背后,铁面无私和心狠手辣是并存的。仅仅十九岁的年纪,缘祁杀的人怕是跟他父王不相上下,而且杀起来毫不手软,既有铁腕性格又有霹雳手段,若是为王,怕是会辛苦下面的臣民。
跟缘祁相比,成安君缘瑞就显得太普通了,看起来温文尔雅,宽宏大量,风度翩翩,几乎个个龙子凤孙都有这些标签,着实没有可圈可点之外,普通到大家都很记起四王子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心如明镜,他跟缘稹一样懂政治,二人都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者,但缘瑞有一点比缘稹不过,他的虚荣之心,让他显现了两面性,对有权之人极尽谄媚之态,其实心理阴暗。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风光,容不下别人比自己聪明,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正确。说白了就是清高,于是,他的第二张嘴脸就出现了,在他人面前又喜装腔作势,用自己王族的身份和血统的高贵来沽名钓誉,所以那些自命清高的人都投靠了他,可惜他们徒有其表,其实没有真才实学。缘稹最接地气,他知道脚踏实地,胆小,也没什么大的见识,容貌奇伟的缘稹反而在邓荣这里评分最高,他很能沉得住气,他既懂得如何能规避风险,又懂政治就是凝聚人心,这种人总能后发制人。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到祖宗的法制,鬼方国的太子一定是嫡长子缘遥,搞政治斗争,必须正义,至少要有一面正义的旗帜,嫡长子缘遥就是这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