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个人都有很多名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章 第二十三回情起东宫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十三回 情起东宫

  鱼传眨了眨眼睛,身体恢复正常,却恹恹的,低垂着头。

  这时彰华宫里丝竹正兴,琵琶乍起,惹得东园也是一番喧腾,鱼跃水涌飞鸟引颈。

  显庆帝审视面前一双孩子,他始终无法摆正自己位置,缘起怕要追溯少年时。

  宫里人暗中传言,仪太子与宠侍俞传,真正死因是由于他的亲母,当今太后。

  这番说辞无论来之于何意图,以结果而论,便颇使人信服,毕竟,元帝崩后,建明宫一场刀光剑影,最终受益者正是他们母子。

  可谁又能想象得到,那一年里,他在骊国为质等同弃子,无人问津不算,简直每一日都挨得身似地狱。

  如若不是他冒死潜回姑孰城,不是仪太子与乔妃早已殒命,其余兄弟内斗中凋零殆尽,即便元帝晏驾,他也入不了前廷诸臣的眼。

  说起来,仪太子大他八岁,他对他的记忆,都集中在六岁那年。

  六岁的太叔连秀,于仪太子册立大典上,与母亲并排下跪阶前,一同跪着的,还有孕中乔贤妃、皇长子伯夷,修媛、皇次子仲稷,众人仰望祭台上巍然而立的未来君主,远游冠加金附蝉,绛纱袍子佩绶飘摇,十四岁的太叔仪,放在民间也不过总角年纪,于这大殷的权利之巅,却早早显露出洞明人心彰华溢彩的光芒。

  那日太热,酷阳当顶,蝉噪不休,册立大典结束,皇太子将帅百官祭祀天地,祷祝佳年。

  内妇回避,诸王子随众乞雨。

  皇三子连秀自幼羸弱,暴晒一个多时辰,早是汗如浆出摇摇欲坠。

  其他王子总有母亲留了亲信照拂,挨过暑热,便有奶母宫人心疼,只连秀仅两个暮年寺人跟随,着三不着五的,从未将他真正放在心上过。连秀母亲出身成迷,常年白纱覆面足不出宫,母子二人除去元帝,在偌大建明宫再无尺余倚仗。

  晕厥前,幼小的连秀想,众人都道某是皇家贵胄,可某每日过得战战兢兢,还不如无垠殿前那一池金鱼活得自在称心。

  缓缓阖拢的睫毛将蓝得透彻的天,拉了一层朦胧帘幕。

  帘幕晃动,连秀闻着一股松林的清香,一幅青色前襟凑拢来,他勉强用力,抓住了襟子,他听见冷泉流水般的声音,“三王子!”最后的意识,只来及滑过绛纱袍子的裾袂,与一挂青梅符。

  连秀醒来时,盯着素麻色的帐顶,再看疏阔内室,有些不知身在何处。

  他赤足踏在凉丝丝的胭脂木上,局促的搓了搓脚趾,瞬间又被墙角一盏牛皮灯吸引了注意力,他趴在地上拨弄灯罩子,指头弹在牛皮上,发出“嗡嗡”的响,他笑出声,又急忙捏住嘴,左右看了看,并无一人,正放了心,忽听得有人道:“你醒了?”伴随那声音,好像一汩清泉涌出,刹那身心舒爽。

  连秀大起胆子四下里张望,屏风边一抹影子晃了晃,渐渐的,露出一人全貌,青色衣袍,长发束顶,手中一柄大梁氏剑,浮光掠过,满室森寒。

  连秀知道他,仪太子身边宠侍,俞传。

  俞传几乎不笑,却笨拙的感受到小连秀的害怕,他收剑入鞘,走近,“你身边照顾宫人何在?”

  小连秀嗫嚅,“殿中省说,说,百孙院师傅已向父皇禀明,某身体积弱,不得再行娇养,女子阴柔,只知宠溺不宜匡正某先天缺失,故而,某宫中,都是寺人,并无宫女奶母……”

  俞传眉头一皱,尽管略知昭仪宫窘迫,何曾想到困顿至此,堂堂王子,身边随侍只得垂暮寺人,这些寺人积年宫中行走,心性早炼得油泼铁打一般,眼里只剩利益好处,但求稳妥熬到时日,便凭捞够的油水出宫享乐,拜高踩低见风使舵是他们存活的手段,同情怜悯全掉进了钱眼子与他们全无干系。想要这些人照顾好一个羸弱而不得势的王子,无异于奢求。

  俞传瞥一眼小连秀瘦骨嶙峋的模样,一把将他抱起,边走边往内室各个角落收集,不一时便寻得果子肉铺若干,又往屏风下铜镬里端出一碗温着的羊奶,让小连秀几前坐了,默默看着孩子犹犹豫豫,良久方才放开胆子,一样一样细细尝过去。

  俞传不爱笑,话也不多,一时屋中寂寂,只闻得小连秀切切嘈嘈的咀嚼声。

  总算吃干喝尽,小连秀抹着嘴边碎屑奶渍,俞传忽地拧眉问他,“你阿姆,某是说,昭仪未曾教过你么,外间不该随意乱吃?”

  小连秀怯怯看着他,小声道:“母亲,从不吃喝,也未与某说过这些。”

  俞传眸中一闪,“嗯”一声,两人又相对无言。

  酷热散去,庭中芭蕉叶晒得卷了边,最后一茬樱桃缀满了树枝,风一吹,便“嗒嗒”掉落在地,鸟雀飞来,一颗颗啄那些果子。

  小连秀心疼,“哒哒哒”跑到窗前,脚踩蹬子攀着木棱边,道:“怎地不叫寺人赶那些雀儿,樱桃拿蜜渍了,很好吃。”

  俞传走拢,“这里只有某,别无他人。”

  小连秀吃惊,瞪圆了眼睛回望他,“骗人,宫里都说,仪太子爱重你,将东宫最好的物什,最得用的人尽遣来照顾你!”

  俞传不语,抱起他,“去摘果子,给你做蜜饯。”

  小连秀便忘了这话头,跟着俞传兴高采烈满院子乱跑,甚而蹬着俞传肩膊,去够那高处果子。

  正是嬉笑不禁,甬道上金辂停靠,绯袍窄袖玉腰带的仪太子缓步进来,立在拱门边,凝视院中大小二人。

  俞传扫一眼仪太子,并不上前行礼,放下手中陶罐,将洗净的果子倒入,小连秀馋得厉害,试探着捡起一粒塞入口中,又一粒,他有些心虚,眼神乱晃,与仪太子视线撞在一起时,果子掉地,“嗒”一声,惊得他慌忙站起,趋前弯腰行下礼去。

  仪太子拍了拍他肩膀,温声道:“身体可好些?”

  小连秀垂着头,“臣弟已无碍,多谢太子殿下挂怀。”

  仪太子良久不语,小连秀悄悄抬眼,见他凝视俞传方向,便也转头看去。

  俞传正把一罐蜜往坛子里倒,树叶飘落,夕照荡漾,将俞传美得极致的脸勾勒出淡金色光晕,像最旷世的名作,树叶停在他肩头,画面沉静似水,君子翩翩如玉。

  俞传封了坛子,樱花树下掘一洞,将坛子埋入,望向小连秀,“这一坛子都是三王子的,三王子可随时来吃。”

  仪太子走近俞传,拂去他肩上落叶,二人并无多少交流,却叫懵懂无知的小连秀生出几分冒失打扰的觉悟,他讪讪开口,说要回去了,母亲会记挂他。

  自那以后,小连秀便常来东宫南首这座清静的小院。

  院里果然并无他人,只俞传独居。

  俞传闲来,便教小连秀功夫,偶尔也带着他,混入东宫随属出得建明宫,往里坊散荡,往城外郊野猎活物就地埋锅烹制……那样的日子,每天睁开眼,都值得小连秀反复回味憧憬。

  若当中非要说还有甚困扰,便是他们一应出行、嬉闹,都少不了仪太子的陪同,甚而每每,就在小连秀兴头正浓时,因仪太子待办的急务不得不中断,即便如此,也没人要把仪太子排除行程之外。

  渐渐的,嬉闹之余,小连秀开始仰望仪太子,默默看他有条不紊处理公务,辖下随众令行禁止,他们走过的街巷人物纷争不公,都变作条文,变作革新律令,送达中书省,上通元帝案头。

  直至那日。

  俞传被束听雁台,小连秀混在人群中,眼睁睁望着仪太子与俞传,像一对血葫芦,步步走下,步步逼得乔妃倒退。

  血从仪太子身上涌出,从冒着热气,到落在地上变作一粒粒殷红的珠子,小连秀含泪捡起,一路捡,一路心中跌宕起伏,不知如何,那个游龙之姿的仪太子,倏忽之间,从山巅松林撞入了小连秀脏腑骨骼中,他每跨出的一步,都深深震撼着小连秀的心神。

  那日后,仪太子禁足,外人不得擅入东宫。

  小连秀于昭仪宫辗转,被母亲捉住。

  母亲去了白纱,脸上纵横刀疤,但也掩不住她绝世的风华。

  母亲低声说:“仪太子危矣。”

  小连秀挣脱,瞪眼道:“胡说!”

  母亲叹息,“文皇后抱恙,两年前便迁往离宫静养,近来情况益发不佳,建明宫大小事务全经乔妃之手,乔家兄长又领兵征战正是得用,如此势大,她且自膝下有长子伯夷,又怀龙脉,陛下年岁渐去,帝位于她只剩仪太子这一障碍,先前听雁台对峙,二人已然撕破脸,仪太子禁足,恰是乔妃谋划之机,仪太子并那俞传,都在劫难逃。”

  小连秀浑身颤抖,拽着母亲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母亲沉默半晌,问他,“你真想救他们?”

  小连秀连连点头。

  后来。

  一天深夜里,母亲唤醒小连秀,将他带至阁楼。

  母亲转动墙角陶罐,面前忽然洞开。二人进去,背后墙壁自闭,沿长梯直下,似乎渐次深入地底,盏茶功夫后,前方一处空阔地,当中高台横卧一人。

  小连秀似有所感,爬上高台,冲到那人面前。

  是仪太子,双目紧闭,气息了无。

  小连秀满脸泪,咬牙回头,母亲站在下首,微微一笑,“活下去,等有一日你有能力了,便可回到此处,复活他。”

  小连秀出得阁楼,呆立星空下,直至天边泛白。

  忽地正门大开,太医令并一干大夫涌入,径自冲进昭仪宫正殿,片刻后抬出一人,白纱覆面云鬓松弛。

  小连秀愕然,连追几步,当头却被元帝拦住。

  元帝使人抱起他,直视他道:“你母亲身染沉疴,必须移往宫外就医,你安生待着,某会时常来看你。”又伸手一指,寺人带来个与他一般大小的锦衣孩子,“这是梁家嫡长子,今后与你一同入百孙院读书,听师傅话,勤谨用功精进学业,方是你母亲的好儿郎。”

  人群又倏忽散去。

  小连秀落在后首跌跌撞撞追赶,终于摔倒,痛呼:“不是这样,不是这样……”

  昭仪宫几个寺人陆续起身,立在廊下神色不定看着他,不一会儿,便各行其是。

  那个锦衣孩子走上前,拉起他,“三王子,某是梁萧,某家里四个姐姐,好容易得某一个男儿,家中人都唤某作小五。”

  小连秀不理他,他跟随仪太子、俞传半年,如何不知这梁家来头,分明有开国之功,却早早投靠了弦家,掌控大殷经济之脉,如今他才将失去亲母依靠,父亲却着此人与他伴读,究竟何用意?

  无奈小连秀已无余力思考这些,他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阁楼底下的仪太子,和真正的母亲,还有母亲无法救回的俞传。

  “三王子,某进来时宫里到处都已戒严。”梁萧凑在旁边轻声道。

  “甚?”

  “某听说,乔妃死了,乔家连夜被抄,男丁全打入大理寺等候发落,女眷充作官妓。”

  “……”

  “仪太子,薨了,那个宠侍俞传,也死了。”

  小连秀坐倒,“……都没了?”

  梁萧稚嫩的面庞十分冷静,“都没了。”

  从此,梁萧便跟着连秀。

  陪他几经生死,陪他入骊国为质,在他最艰难时候,以梁家为助力,为他遮掩,为他稳定前廷内苑。

  甚而将亲妹送入建明宫。

  “圣上,圣上!”

  显庆帝回神,面前站着梁萧,“懿儿呢?”

  梁萧垂目,“殿下已离开。”

  显庆帝皱眉,“他与你说了甚?”

  梁萧摇头。

  显庆帝冷道:“小五?”

  梁萧一顿,别开眼,“殿下说,让某别打穆家姑娘主意。”

  显庆帝失神,“他,竟动的这个心思?”

  梁萧:“殿下还说,送圣上一个惊喜,申时见分晓。若陛下觉着满意,便考虑撤去淑兰殿禁闭诏。”

  显庆帝眉心一跳,“现下何时?”话音方落,鼓楼响起申时钟声。

  紧接着便见西郊方向半边天被极亮光芒笼罩,光芒太盛,几无法直视。

  显庆帝吸气,“陈家庄?”

  梁萧跃上树远眺,片刻后有黄门郎飞掠而至,二人低语片刻,黄门郎离去,梁萧落在显庆帝跟前,“已探明,此光正是陈家庄发出。”

  显庆帝咬牙,“陈玉楼如何?”

  梁萧靠近一步,以防显庆帝暴怒,“被擒。”

  “他究竟意欲何为!”

  “陈玉楼常年与北方通商,与沿边流寇匪患利益交葛盘根错节,又多次资助边境起事,庆弦国早恨不能啖其肉,现虽藏于陈家庄,他心之所念无非家族仇怨,用尽心思搭上臣父关系,便是希冀有朝一日摸清弦家阴私,一洗前耻……殿下此刻将之擒获,显然已明了其意图。”

  “为了出淑兰殿,他想以此为要挟?”

  “……圣上该比谁都清楚仪太子,不,臣意是,殿下真正想要阻止的,应是陛下打算亲征苋山之图。”

  “甚!”

  梁萧跪地,“请恕臣妄测之罪,亲征之意,圣上从未言明,然则,只需清楚这些年北方各道粮草调动并官员任用细务,有心推演,便不难看透机窍。”

  显庆帝踱步,“他醒来才月余,禁闭内苑,行动都在监视之下,何处知晓这些细务!”

  梁萧拧眉,摇了摇头。

  显庆帝回身凝视他,“苋山必须收归大殷,否则无论落入骊国,甚或庆弦,都是灾难。”

  梁萧低头,“臣明白,只是,圣人未必作如此想。”

  显庆帝沉吟,“他总是顾忌那位,是么……”

  梁萧伏地不敢言语。

  显庆帝陷入沉默,良久忽道:“梁萧,你跟随朕多少年?”

  梁萧一怔,道:“臣自幼进宫伴读,算来至今与陛下君臣已二十三载。”

  显庆帝低声道:“骊国为质一载幸得你护卫左右,某才有今日。”

  梁萧浑身一僵,“陛下缘何提起这些!”

  显庆帝缓缓踱步,片刻后道:“小五,某与梁氏一族,你要慎重选择。”

  梁萧闻言大惊,双膝跪倒涩声道:“臣知罪,这些年父亲擅权太过,妹妹秉性虽不坏,但爱而不得实在做下许多荒唐事,求陛下原宥!”言毕叩地不起。

  显庆帝停步梁萧面前,低头看着这个自幼一同长大的玩伴,想着从前备受欺压时总挡在自己身前的儿郎,想着骊国鬼门关里一年若非他每每替死何来此后登极……旧日窘迫,再忆起都是情义。显庆帝暗叹一声,道:“你呢?”

  梁萧蓦地抬头,怔忡以望,几次欲开口又都无话。

  显庆帝闭了闭眼,道:“北部流寇事涉乐马梁丘氏遗孽,近年其频频勾连庆弦国发动兵祸害死百姓万千,更于永乐坊歌姬楼匿藏同党凶徒刺探窃取朝廷方略,安平府尹上奏联合南军几番清理,不料却每每清之不尽无几日又死灰复燃……按说你遍履南军十六卫,如此异状无论如何应掌握干要,某却从未自你处获悉任何细报,非为心虚却是何故?”

  梁萧欲待辩解,显庆帝抬手止住,蹲下身凝视他,“昨日午间,梁丘氏潜藏城内匪首号称“易园城领都知”的,于陈家庄附近一处废弃庵堂中毒奄奄一息,玄木苋以药吊住此人意识听其言道,梁国丈手握梁丘氏姑孰城内所有据点并人员安排,梁国丈以之为挟,多次使其谋害皇长子太叔懿,现下人证罪证确凿。”

  一顿又道:“你一定想问,某何处得知这些,你难道就未曾想过么,小五,某正是那与泉氏银簪传递之人。”

  梁萧大骇,跪坐地上,冷汗直流。

  显庆帝嘴角一挑,“许多年来,你参与掌握某一应机密,某从未怀疑,即便你父与梁妃行事日益狂悖,某也从未想过,你会与他们同流。”

  “懿儿唆使泉绛霄将之送出宫,某原本震怒,可那日见着懿儿送回鱼传,于他身上藏一银簪,簪中传讯让某小心近身之人。某犹自愤恨懿儿鬼蜮伎俩,欲行刺探无所不用其极。”

  “谁知便有黄门郎密报,道梁妃身边一寺人确为玄木郎盯上,一路尾随发现这寺人潜入民舍以毒针刺中都知心脉致其呼吸骤停,寺人确认人死后检视了四周无异方才离开,却于半途遭遇伏击好不容易得以脱身。”

  “没想到么,小五,那伏击你之人正是苋山玄木郎。”

  “玄木郎先你一步早到民舍,目睹你行凶全部过程,为确认身份,玄木苋边安排人为那都知续命,边追踪寺人一路行至偏僻,看其卸下乔装恢复本来相貌,玄木苋尤不敢信,又设计缠斗,逼寺人使出看家本领方才确知,寺人竟真的是你梁萧,某最信任的千牛卫将军所假扮!”

  “待你离去后,玄木郎返回民舍,与那都知问出前因后果。”

  梁萧早面色惨败,仰头闭目听凭发落而已。

  显庆帝起身踱步,眺望良久,道:“当初懿儿离宫,你隐身在旁把一切看得清楚,事后将消息泄露与你父亲,你父亲即使了弦家儿郎前往套问懿儿身份,得以确认后,那易园城领都知便混迹人群趁乱下毒,所幸懿儿早有应对,易园城领都知为玄木郎追上,一路跟随来至陈家庄。”

  “在此之前,并无一人知道陈家庄真实背景,只除了你梁萧,你知道那里戒卫森严,无论任何人擅入,都必将消失无踪。”

  “是你指使那人逃往陈家庄,意图借陈家庄戒卫之手将之灭口。可惜玄木郎抓住了她,无奈之下,你只好现身补救。”

  “梁萧,你父荒淫不拘擅权弄权,近来更是倒行逆施,若要细究所犯无一不可叫你梁氏灭族。而你,为替亲父亲妹遮掩,屡屡隐匿重要线索不报,更是一而再戗杀重要人证,掖庭局囚禁之彰华宫宫人为何莫名死去,不必某再言明吧。”

  “梁萧,如若不是念你尚有忠君之意,多次行凶皆假饰梁妃近身寺人暗中示警,某此刻,必当毙你于掌下!”

  长叹一声,显庆帝回身,踱至梁萧面前,沉声道:“小五,二十三年间你我风雨与共无数次生死相托,前尘不计,从此我们功过相抵,恩义从头算起,小五,你,以及你梁氏一族要小心行事了。”

  梁萧长跪无言,蓦地睁开一双血红眼睛,嘶声道:“你杀了某吧,某恨他,是他,是他毁了你一生,某恨自己不能亲手杀了他……”

  显庆帝高举的手迟迟不能击下,长久过后,他撤退一步,道:“即刻解除你右千牛卫一干职责,回家关门闭户,好好反思己行!”言毕振袖而去。

  及至梁萧身影走远。

  鱼传隐了光幕,二人重新现身岸边。

  鱼传:“那个‘他’指的是殿下么,梁将军为何痛恨殿下,非得不杀不快?”

  乐懿:“与他妹一样,爱而不得,”冷笑一声,又道:“没成想,父上倒是魅力无边,男女通杀。”

  鱼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