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部第十七章身不由己
展昭服了公孙策的药,次日醒来已能下床走动,早膳之后,想起李氏兄弟被押在府衙牢中,打算前去探望,刚踏出房门,便被前来看他的公孙策撞了个正着。
“展护卫这是要去哪儿?”公孙策问道。
展昭道:“去牢中看望李氏兄弟!”
公孙策凝眉道:“随我进来!”
展昭跟公孙策回到房中,随他在桌旁坐下。
公孙策给他诊了脉,面带薄责道:“你的体力虽恢复了不少,但心脉的伤尚不稳定,三日之内,务必在房中静养,七日之内,不可离开府衙!”
展昭微笑道:“我见了李氏兄弟,即刻回房便是。”
公孙策见展昭仍执意要出门去,儒雅面容不禁浮上怒意。
展昭见他恼了,忙道:“先生莫急!我不去便是!”转而问道:“先生可否将李氏兄弟和陈安的户籍卷宗借我一看?”
“当然可以!”公孙策虽不解展昭的用意,但觉得他在房里看看卷宗,总比出门到处跑要好。
展昭明眸含笑道:“多谢先生!”
杨戬的住处被包拯安排在展昭卧房对面的厢房,入住开封府的两日里,杨戬只是每日寅时去看看沉睡中的展昭,向小顺子了解一下他的恢复情况。
展昭每日清晨醒来,都不见杨戬的踪影,只能从窗口望见他手下的梅山七圣在院中来往巡视。他们的出现给开封府众人带来的震撼,不亚于杨戬的突然到来。展昭固然明白杨戬这样做的良苦用心,但他这般随性的行事作风,着实令展昭难以接受。
听王朝马汉说,韩彰见他毒性已解,便放心回陷空岛去了,白玉堂并未一同离开,而是主动留在了府衙。这两日包拯无论上朝还是出府公干,白玉堂都随轿保护。每日黄昏,杨戬都会与白玉堂到演武场比斗武功,然后把酒言欢,直到深夜才各自回房。
这两日,白玉堂每日都来看展昭,除了怕他烦闷,送了他一本《惊世棋谱》之外,其余时间都在谈论杨戬。在白玉堂口中,杨戬的身份渐渐从展昭的表舅,变成了武功绝顶的当世豪侠,又变成相见恨晚的忘年之交。展昭越发觉得杨戬住进府中,并非为了陪他,而是为了结识白玉堂。
到了第三日清晨,展昭见窗外阳光甚好,便坐到书案前,继续抄写《金光明经》。
半个时辰以后,终于将整本经书抄写完毕,让小顺子把经书与手抄本分别放在不同的箱子里。
展昭端起手边的淡茶轻抿了一口,正准备从案上的几叠书中选一本来读。
却见小顺子走向旁边的书架,将一个雕兰嵌玉的紫檀书匣捧过来放在书案上道:“公主的书匣里,藏书应有尽有,少主想读哪一本,奴婢帮您找。”
对与这个书匣,展昭一直心存疑惑,问小顺子道:“既然娘当年下凡,是为太师父的生辰寻找贺礼,却为何不嫌累赘,还要带个书匣?”
“这个书匣可以变为任何随身饰物,携带十分方便。”小顺子道:“公主自小酷爱读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
展昭听得越发不解,在他的记忆中,母亲虽颇通文墨,但与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父亲相比,却要逊色许多。平日里,母亲除了陪父亲对诗、练字,便是抚琴作画,并不时常读书。他更没见母亲用过这个书匣,却不知展忠为何能从母亲的遗物中找到它。
小顺子将手伸进空空如也的书匣,掌中随即现出一本书,明黄色的封面上,以天文书写着四个大字——“三界通史”。
小顺子双手将它放在展昭面前道:“这一本少主还没有读完。”
展昭道:“这本书看似轻薄,却有数十万卷,我终此一生也读不完。”
小顺子笑道:“其中的《仙界通史》少主不是读得差不多了?”翻开书中的一页道:“只差这部《玉帝本纪》。”说着,又把书向展昭跟前轻轻推了推。
展昭每次想要翻看《玉帝本纪》,都会忆起当年外公逼死爹娘的往事,便不想再看下去了。
他不顾小顺子劝诫的眼神,拿起《三界通史》丢进紫檀书匣,将书案上的《惊世棋谱》拿在了手中。
小顺子劝道:“恕奴婢直言,这本棋谱虽好,却是玩乐之书。当年陛下曾教导公主:不可玩物丧志,多读经史才是正途!”
展昭不悦道:“白兄费尽周折才找到这本棋谱送给我,难道你让我一眼都不看?”
小顺子躬身道:“奴婢不敢!”郑重道:“奴婢身为公主的伴读太监,监督少主读书,也是奴婢的职责。”
小顺子见展昭不理他,陪笑道:“公主下凡之前,太史神君司马迁刚刚修完人间的《唐史》,少主素来喜欢他写的史书,何不看看?”
“也罢!”展昭放下棋谱,问道:“其中可有《魏征列传》?”在他心里,包大人就是大宋的“魏征”。
“有!”小顺子笑着从书匣中取出两部书,放在展昭面前道:“这是《唐太宗本纪》和《魏征列传》!”
展昭见小顺子将《唐太宗本纪》放得离他更近,便明白了小顺子的用意,轻叹一声,准备翻开这部书,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了《魏征列传》。
一个时辰之后,小顺子从膳房煎药回来,正欲让展昭服下,却听外面杨戬的声音道:“昭儿!”
展昭拦住正欲去开门的小顺子,起身走过去把门打开,唤了声“表舅”,将杨戬让进屋来,与他一同在圆桌旁落座。
小顺子对杨戬拱手道:“奴婢小顺子见过二郎神君!”
杨戬点点头,看到书案上的药碗,对展昭道:“先喝药!”
展昭接过小顺子端来的碗,微蹙着眉把药喝下。
杨戬看了笑道:“公孙策的药很苦吗?”
展昭并不回答他,肃然道:“表舅在开封府做客,直呼先生的名讳似乎不大好。”
杨戬笑道:“好好好!我也称他先生便是。”
展昭想到他房中的茶已有些凉了,对杨戬道:“这几日,府中的酒您虽喝了不少,想必府中的茶您还没好好品过。”对小顺子道:“泡一壶福州白茶,让表舅尝尝!”小顺子领命告退,拿着药碗退出了房门。
“开封府的酒的确不错!”杨戬飞扬笑道:“听白玉堂说,那些酒都是人间的皇帝赐给你的,你没喝过几坛,反而都叫他喝了!”
展昭听他提到白玉堂,探问道:“这几日,表舅有意接近他,究竟所为何事?”
杨戬直言道:“了解他的为人!”
“他为人如何?”展昭很好奇杨戬会如何看待白玉堂。
杨戬道:“此人虽桀骜不驯,却有一颗炙热之心;表面上气量狭小,骨子里却深明大义!”
“表舅果然慧眼如炬!”展昭道:“他一身傲骨,颇有表舅的风范!”
“不错!”杨戬郑重道:“所以,我打算收他为徒!”
“什么?”展昭意外地望着杨戬。
杨戬道:“你只身在人间,随时会有危险,我又不能时刻在你身边,不如传他些仙界的武功,让他替我保护你。”
展昭肃然道:“表舅赏识白兄,教他些仙界武功无可厚非,但白兄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护卫,他过惯了自在逍遥的日子。您若当真欣赏他,就该让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要求他在身边保护我。”
“想不到你竟如此在意这个朋友。”杨戬道:“若非玉帝夺了你的法力,封了你的灵根,舅舅更愿意亲自教你仙界武功。可如今,只能教白玉堂了。”
这还是展昭第一次听杨戬在他面前自称为“舅舅”,心中不由一暖。
只听杨戬继续道:“白玉堂虽是凡人之身,却颇具灵性,只要他肯勤加苦练,假以时日,定能将仙界武功运用自如。无论他的武功将来能否用来保护你,我都要收他为徒,毕竟这样的后生,如今在人间,已难得一见了!”侧目看到展昭案上的书,不由惊叹:“玉帝果然重视你的学业,七日前,太史神君刚刚把最新编纂的《唐史》呈献给玉帝,玉帝就把这部书赐给了你。”
“七日前?”展昭正自出神,小顺子已端着茶盘走了进来,给展昭和杨戬各自沏上一杯,躬身退到展昭身后站定。
杨戬本想继续谈论《唐史》,却听展昭转开话题道:“我有一事相求,望表舅能应允。”
“说!”杨戬爽快地道。
展昭望了望院中的梅山七圣,对杨戬道:“恳请表舅让您的属下离开府衙。”
“不可!”杨戬道:“我虽在府中,却不能时刻在你身边,你功力未复,若是他们也离开,谁来保护你!”
“开封府很安全,我不需要人保护!”展昭道:“何况我身边还有小顺子。”
“一个小顺子怎么够?”杨戬皱眉道:“你如今已是天庭储君,身边就是有数十名护卫也不为过,我只安排梅山七圣守在这里,已经不算多了。”
展昭道:“我尚未接受册封,就不是什么储君,我只是包大人的护卫。”郑重道:“请表舅不要打扰我在人间的生活,更不要打扰开封府的安宁。”
“罢了,罢了!”杨戬叹息着摇摇头道:“我让他们回灌江口就是了!”
展昭笑道:“谢表舅成全!”
杨戬看看窗外的日头道:“时辰不早了,白玉堂也该随文曲星君下朝回来了,我去找他,就不陪你了!”站起身来便往外走。
展昭起身送他出门道:“表舅慢走!”
杨戬忽又想起了什么,回身道:“你放心,我会在适当时机去地狱探查表妹夫妇的情况,等我的消息!”
展昭拱手道:“多谢表舅!”
开封府监牢之中,牢头看着倒在地上昏昏沉沉的陈安,对公孙策叹道:“他腰上的剑伤虽已好多了,可自从包大人审结了他的案子,他就整天失魂落魄,不吃不喝,再这样下去,不用等到秋后处斩,过不了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公孙策道:“我开个固本安神的方子,你每日派人熬了,喂他服下,等他睡了,再喂些粥饭给他吃。”转身对隔壁牢中的李氏兄弟道:“劳烦两位义士对他多多留意,如有异状,即刻通知狱卒。”叹道:“陈安是谋害包大人的刺客,在按律处斩之前,若是不明不白死在开封府,又要给大人惹来朝中非议。”
李浩抱拳道:“公孙先生放心,他虽利用了我们,可毕竟是我娘的救命恩人,我们会好好看顾他的。”
李雄道:“包大人法外施恩,不仅免了我们的死罪,还不顾庞吉老贼的反对,坚持只判我们七年牢刑,我与二弟无以为报,一定会尽力保住陈安的性命,维护包大人的官声!”
公孙策拱手道:“多谢两位义士!”
翌日丑时三刻,包拯照例入宫上朝,行到府衙门口,见展昭已等在那里,准备送他上轿。包拯本有心责备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见他气色比昨日好了不少,颇感欣慰,便没有说什么。
展昭见包拯身边除了白玉堂,只有王朝马汉,问道:“张龙赵虎为何不护送大人上朝?”
王朝道:“府中要提拔几名精干的守卫,他们正在演武场监督今日的比武。”
小顺子见展昭目送包拯的队伍走远,劝道:“少主,回房去吧!”
“不!”展昭撩衣摆踏入府门道:“去演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