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往生歌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章 蘅芜道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破晓时分,站在终南山正门附近的那颗老榕树的枝头上,蘅芜道长看见远处的三个人影,两男一女,其中一男自己还认识。原本,他是站在那里等弟子给自己送鱼来,却不想,等来了自己的得意弟子。

  三人还未进入道观内,蘅芜道长靠着超绝的听力,就已经听见三人中的女子说:“不行了。大清早拉起来爬这么陡的山,要命了。”

  “要不是带着你这个拖油瓶,我和绍恩两个人半个时辰前就能到了好吧?别在那□□了,也不看看是谁硬要跟着要来的?”洛扶瀛瞧洛扶雎那副长期缺乏锻炼的模样,下定了决心回去后要带着她好好练练。

  林绍恩一路上都没怎么发话,专心致志地负责带路。在洛家两兄妹拌了几句嘴后,他好不容易才插进两个字。

  “到了。”

  其实林绍恩在还没走进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蘅芜道长的气息。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师父定是同以往一样,早起站在枝头望远。以前林绍恩在的时候,估摸着他望到一半,就掐着时间去半山给他捉鱼。有时候师父心情不好,送晚了,还要被罚倒立一炷香。

  这都是林绍恩刚拜入师门不久后的待遇,在他八岁那年,一向吝啬于收徒的蘅芜道长,终于收了一个新弟子,林绍恩也因此不再是全山上食物链的低端,所以,也就不用再做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了。

  “老十三,你可算是肯回来看看我咯。”一位老者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飘来,自然,正是站在榕树上的蘅芜道长。

  “还请师父恕罪。十三近日来刚回到玄乐城,手头上有许多事情要交接,所以直到现在才抽出时间回来看您。”林绍恩和蘅芜道长说话虽用了敬语,但语气中却没有特别厚重的对待长辈的意思。如此看来,蘅芜道长应当是个较为随和的老者了。

  很快,洛扶雎就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出错了。蘅芜道长哪里是较为随和,简直就是随和得不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刚见面不到一刻钟,他便打量着她的脸,眯了眯眼睛,若有所思地道:“这位姑娘气质拔群,虽不是倾国倾城之貌,可面相中带有带有数不尽的贵气,倒是个旺夫命。”

  “噗!”原本听着前面的,洛扶雎还觉得这老者人真是不错,见面就夸自己,可谁知后面半句却着着实实是让正在喝水的她一口将水全喷了出来。她站在林绍恩正后方,原以为这一吐肯定是要吐在他身上了,没想到,竟然被林绍恩给躲过了。

  “嗯,许久不见,老十三的反应还是我见过所有弟子中最快的。不错不错,为师赏你鱼吃。小十六,快把那鱼做了,再多做几个小菜,我今天要跟你十三师兄一块儿吃早饭!”在几人说话的间歇,蘅芜道长的弟子已经捉鱼归来。他年纪不算大,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个子和林绍恩差不多高,眼角的一颗泪痣,很是显眼。

  小十六听了没说半句话,默默地直直往后厨去了。蘅芜道长有个习惯,正在关门下的弟子,便以“小”,加上其作为自己弟子的序号叫,凡是出师了的,就一律将前面的“小”改成“老”,从来不管弟子年龄究竟多大。

  “道长近年来只收了这一个弟子吗?”洛扶瀛见这名弟子的年纪虽然不大,却也绝对算不上是还能做杂活的年纪。

  蘅芜道长将脸上的笑容收了收,把三人引往自己平时用饭的地方,坐下之后,方才道:“是啊,年纪大了,也教不动那么多学生了。子英刚来我这的时候只有四岁,比老十三当年还小,如今都过去十二年了,真是够快的。”

  林绍恩轻轻地笑了笑,虽笑得不久,不深,却很容易能从他眼里看出真诚的笑意。有蘅芜道长这样的师父,想必他当年在终南山的日子很是快乐。

  清了清嗓子,林绍恩放下手中茶杯,挺直了身子说:“师父,十三此次来,其实是有求于师父。”

  “嗯,你说。”蘅芜道长随手抓起一把桌上的花生米,一边细细咀嚼,一边专注着听林绍恩说话。

  林绍恩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经过,发展,都告诉了蘅芜道长。他知道自己的师父向来不干朝政,很多事情也便没有瞒着他。

  蘅芜道长听得亦是很仔细,中途完全没有打断林绍恩。只是他的脸色,却在越往后的时候,越发往下沉了。

  “这么说,定是六皇子的人做的了。”蘅芜道长呼一口气,和初见时已是两幅不同的面孔,眉头紧皱。洛扶雎这才意识到,他的头发已经快全白了。

  洛扶瀛恭敬地回答道:“是的。他的人虽然不多,但全是一批经过精密训练的死士。就算是被抓到了,也是当即就咬舌自尽的。因此,十分难以定他们的行踪。”算起来,他才是那个求人,并且掌握最精准情报的人。

  “可就算是清理了六皇子在霓港的人手,难道他就不能再派遣人过去?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计较一些死士的生死?如果说是要用那种来一波人打一波人的方法,那也太累了吧?”洛扶雎不解,微锁眉头地问道。

  “六皇子派人阻拦二皇子的人查案,无非就是怕二皇子因为此事而大展光彩,从此自己又多了个对手。我们先清除他安插在霓港的势力,然后把二皇子的人保护起来。我再想办法,在朝堂上拖住他,让他无心插手霓港的事情,等到时候他对付完玄乐城的事情,霓港那边都已经结案了。”洛扶瀛说这话时,满满都是自信,就好像他并不是在玩弄权术,而是在讨论琴棋书画一般。洛扶雎早就知道她哥不是一个只懂吟诗作赋的普通官宦子弟,却也未曾料到他能够如此胸有成竹。

  房间内安静了一阵子,直到蘅芜道长再次开口说话。“瀛世子的想法甚是不错,只是洛王府向来远离纷争,你又为何执意要助二皇子?”

  一个看似很正常的问题,任何知晓青平朝政的人都会问的问题,却让洛扶瀛保持沉默,悄悄咬住下唇。

  “扶雎,绍恩,可否请你们先出去一下?我有些事想单独和道长说。”面对洛扶瀛投来的那种甚少出现、带有歉意的神情,洛扶雎知道他定是有难言之隐,于是,碰了碰身旁林绍恩的胳膊,轻轻道了声“走吧”,就拉着他一同出去了。

  “你就不好奇你哥为什么这么执意要帮二皇子吗?”林绍恩看着静静坐在榕树下的洛扶雎,歪头看着她问道。

  洛扶雎回头看了他一眼,展露出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我当然好奇啊,但是我相信他。因为我哥哥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你不也是,一头雾水就被他拽进来了,现在还要动用你的人脉吗?”

  “我跟你一样,也相信他。扶瀛这个人做事向来很有理由,他若是不理解或是不赞同的事情,他是万万不会去做的。想来他也是做了十足的打算才会让我带他来见我师父。我师父看似轻浮,实则做起正事来是个很严谨的人,若是他觉得有不妥之处,他是万万不会帮这个忙的。”

  林绍恩是个谨慎的人,可这不代表他是个不愿意承担半分风险的人。只要是风险控制在他认为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他很乐意偶尔冒冒险。

  两人在小小闲聊后,又接着在树下坐了一小会儿,直到洛扶瀛推门而出,示意他们可以进去了。

  再次进屋时,洛扶雎朝洛扶瀛递过一个略不解的表情,被他忽略了。只见他径直朝林绍恩的方向望去,用唇语说了句“多谢。”

  在那之后,几人在蘅芜道长处一同用了早饭,在山上呆至巳时左右才下山。临行前,蘅芜道长叫住了林绍恩。

  “老十三,你过来下。”嘴里嚼着橙子,手上还捏着个被剥得半开的,若是被哪个不知道的人看了去,定会以为这是哪家巷子里的邻里大爷。

  林绍恩顿了顿,还是往前去了。蘅芜道长随即将他拉到一旁,眼里带着一丝不太明确的笑意。在林绍恩略带疑惑的注视下,他从袖中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锦囊。

  “有些事情,现在是真的还不便告诉你。你且莫怪我,也不要在知道真相以后怪任何人。你五岁到我这里来时,我就看出你是个天资极其聪颖的孩子。可是你的出身,和你一生下来便得以处在的位置,注定了你要背负的比寻常人的更沉重。我知道,这番话你现在听着是没头没脑的,你现在也不需要明白。你只需记得,真正到了你认为自己撑不住的那天时,打开这锦囊便是了。”

  蘅芜道长的这番话一直在林绍恩心头旋绕了三日之久。三日后,他决定将这话先暂时埋在脑海中。既然蘅芜道长说了他现在不必听懂,那边暂且忘记吧。

  从终南山回来后不久,蘅芜道长联系上了以前自己江湖上的兄弟,那些如今已是各大门派帮派中的大佬,请他们的人出面,帮忙解决了殷穆恒在霓港的势力,顺便把他那边的人挖出的一些有用的信息带给了殷穆阳的人。

  殷穆恒自然是想到了再多派遣人这一条,然而他想虽想,却是做不到,也无暇顾及了。他的死对头殷穆宸,向皇帝连递了三封弹劾他的奏折。第一本里,细数了他的部下近年来贪污受贿的证据;第二本里,以兄长的语气训斥了他滥纳侍妾的行为,并且这事不知为何,竟然传遍了朝野,令他颜面失尽;第三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本,揭露了他手下的官员私自经营店面的行为。也正是这三本中的两本,让皇帝深感自己的六儿子还尚且太过年轻,不懂得用人之道,因此,限早已无需上太学的他,每日去听两个时辰的课,并且短期内若想调配人手,需得将用途、人数、去处一一说清楚,写在奏折里呈给皇帝,然后再由皇帝亲自批准。

  “四殿下对六殿下突然发这么一招,是你在后面推波助澜的吧?”林绍恩拿着茶壶,给殷穆阳、洛扶瀛和自己各在杯内掺了七分的茶水。

  洛扶瀛笑了笑,端起茶杯端详了一番,然后回答说:“我其实也没做什么,不过就是做了回长舌妇,编了个谎话,告诉了殷穆宸,他弟弟前几天有意无意试着拨撩我妹妹,我这个做哥哥的看着虽然不悦,但碍于身份不太好去说。”

  “玄乐城中有谁不知道你扶瀛世子教训起人来从不在乎身份礼仪?你也不过就是仗着他心系扶雎罢了。”林绍恩的回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这次我的人能在霓港继续查案,还要多亏了林将军和瀛世子。穆阳在此,以茶代酒,谢过二位。”说完,便将杯中的茶水喝了个干。林绍恩和洛扶瀛两人亦高举起茶杯,干掉了里面本就不多的茶水。

  用袖子轻轻擦了擦唇边后,洛扶瀛对殷穆阳道:“还请二殿下能够在查出眉目后,知会我一声。这案子若是真的查出个什么,势必会引起轰动。扶瀛很是想做那第一批知晓的人。”

  殷穆阳点了点头,说:“这是自然。据他们说,已经看见过那个女子一两次了,可还是没有找到她藏身的地方。不过,相信也快了。”

  室内的温度适中,室外却吹着刺骨寒风。偶尔透过窗户吹进来的一丝风,能发出“咯吱咯吱”刺耳的声音,也能令人不禁打个寒颤。

  虽然不太清楚洛扶瀛帮殷穆阳的原因,但林绍恩的直觉告诉他,玄乐城内维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安详,就快要被一场大的骚动打破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