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浮生若萤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9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眼前的小姑娘,留着齐脖的短发,齐刘海,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上身着一件粉色的确凉,下身着一条深色长裤,虽已洗得褪色,却干净整洁,不似进村路上见到的小孩,被太阳嗮得黝黑,带着一身的尘土,像是从土里摸爬滚打出来一般。那姑娘十四五岁的光景,透着孩子的稚气,却已有大人般的高度,最难忘的是她的体型,圆胳膊圆腿,倒真是心宽体胖,在农村里少见。

  曾诚看着她,心道,这姑娘养得可真是好。

  “哦,这是我孙女,”陈村长将小姑娘拉在身边,“叫轩怡,今年夏天刚初中毕业,没人管,就跟着我瞎闹。”

  “叔叔好。”小姑娘甚是大方,声音洪亮,并不胆怯,一脸的笑意,甚是喜庆。

  “轩姑娘好。”曾诚也点了点头,礼貌地回答。

  “轩,送送叔叔,我要回去了。”小王对着小姑娘眨了眨眼。

  “哦,好。爷爷,我去送送小王叔叔。”轩怡连忙挣开爷爷的手,三步并两步地追上小王。她拉下他的胳膊,两人头挨着头,悄悄地说着话,甚是亲密。不一会儿,小王从包里拿出个东西,塞在了小姑娘手中。小姑娘一阵雀跃,小心翼翼地将东西收到了口袋里,一脸的笑意老远都能看到。

  “这孩子。”陈村长摇了摇头,“曾书记,不要见怪,村里的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不懂什么礼数。”

  曾诚没觉得什么,摆了摆手,“小孩子嘛。”

  “曾书记,您先休息着,晚上到我家来,我为你接风洗尘。”陈村长邀请道。

  “好呀,那麻烦你了。”曾诚思索了下,觉得还是要和村长搞好关系,村长的初次邀请不能拒绝。

  傍晚,村长遣了轩怡去请曾诚,小姑娘将曾诚带到后,便溜了出去。村长客气地将曾诚请进了屋,在正厅中的桌旁坐下,寒暄了几句,便起身从房里拎出了一坛酒,摆在桌上,打了开来。

  “曾书记,你远道而来,一路风尘,必是辛苦了。只不过我们这小山村,都是邻里乡亲,没有外人来,也就没什么酒楼饭堂,今天就在家里设宴,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见谅。”陈村长微笑地表达着歉意,便侧身对着屋里喊道。“老婆子,书记来了,可以炒菜了。”

  待村长转身回来,曾诚谦虚道“哪里、哪里,陈村长想得周到,安排妥当。这在家中设宴,为我接风,更显得亲切,不把我当外人,我已经十分地感激了,何来不见谅之说。”

  “唉,”陈村长连忙摆了摆手,“书记客气了,别村长、村长地叫了,我年长,卖个老,就叫我老陈好了。”

  “那行,陈村长,那叫我小曾或小诚都行。”

  “行,小曾啊,这接风少不了酒,我们这的酒都是自家酿制,虽比不得城里,不过呢,也别有一番山野风味,肯定与你之前所饮的不同,你尝尝。”陈村长给曾诚斟了一杯。

  曾诚端起酒来,白色的酒杯中盛着红色的琼浆,轻呷一口,甜甜的,如糖水一般,带着微微的酒味,酒液柔和,刚过喉咙便一顺到底,暖暖的,不甚辛辣,待及张嘴,却是满满的糯香盈齿。

  “咦,是不一样啊,”曾诚好奇道,“这甜甜的,柔柔的,像带了酒味的糖水,还真是好喝。”

  “不一样吧”村长得意道,“这酒可是我自己酿的,不夸张地说,我这酿酒的手艺,祖传的,百年独家不外传我们这喝酒都是拿着碗喝,不过不知你酒量如何,我们先这么喝着,要是喝高兴了,再换碗不迟。”

  桌上的菜陆续上来,红烧猪蹄,青笋三层肉,梅菜溪鱼尽是当地食材,虽只是简单的清炒或水煮,却透着食材原有的味道。

  “老陈,看你这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知您贵庚几何”

  “今年正好六十,本命年,一花甲。”老陈笑道。

  “哦,那我得敬你一杯。”曾诚端起酒杯,“借花献佛,祝陈老长寿。”

  “谢谢”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唉,不中用了,要是在以前,我这岁数,早颐养天年了,还当什么村长。”老陈放下酒杯,叹了口气,却无迟暮之态。

  “那年轻人呢,就没人接手”

  “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本来就地少石头多,养不了那么多人,一年辛苦下来,也只够自用,没什么产出。现在更甚,在南方的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抵这一年的收入,还不用日晒雨淋,更留不住人。”

  “怪不得,从我进村到现在,就只看见老人带着小孩。那年轻人常年都在外面”

  “也就春节的时候回来,那时村子才热闹,小孩子一年也才见父母一次,怪可怜的。”

  村长妻子又端了一盘菜出来,此时的桌上已有了四、五盘菜,摆着满满的一桌。

  “嫂子别忙了,菜已经够多了,坐下来一起来吃吧。”曾诚相邀道。

  “你们先吃,还有几个菜。”村长妻子笑着躲进了厨房。

  “来、来、来,莫管她,男人吃酒,女人是上不得桌的。”村长又饮了一口酒,淡淡地说。

  曾诚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抬头看向四周,“老陈,你这宅子也有年头了吧,看着很有历史。”

  “我这房子啊,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你看能有多久”老陈无不得意,“你看那墙上的石雕,门上的木雕,檐角的瓦雕,漂亮吧。当年都是花了大价钱请各地最好的工匠雕的。你看那手艺,好多都已经失传了。”

  曾诚的目光随着老陈的指点,各式各样的雕刻出现在眼前,甚至连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有精美的雕饰。他的心中不禁赞叹,这间屋子当年的奢华。

  他指着墙上一处的石雕问“这雕的是什么”

  “那是八仙过海,你看,拄着拐杖的是铁拐李,拿着扇子的是汉钟离,骑着毛驴的张果老少了一位噢,对,何仙姑没了,好像裂开了,怕不知什么时候掉下来,就先卸了下来。”

  “这么好的雕刻,少了一位,就不完整了,真可惜。”

  “别说这些雕刻,你看这宅子,”老陈虚空比划,“就我们吃饭的这个屋子,叫厅,这样的厅,这个宅子前前后后共有九个,这厅与厅之间,还有两边比这院子小的,我们叫井,有一十八个井。现在呢,这么大的宅子就我们一家三个人住。我们三个人就只能住一个合院,其它地方都空着。”

  “那多可惜啊”

  “这房子啊,要有人养,没人住的房子垮得快,好些地方都不敢住人了。”老陈独自抿了一口酒,真真切切地叹了口气。

  “那没请人来修修”

  “这地方,没有好的师傅,好的师傅我们又请不起。只能看着它慢慢地垮掉。小曾啊,你从城里来的,见的世面多,你给看看,能不能申请为古迹,请些专业的工匠来修修。”

  “这倒是个办法,”曾诚点头道,“可以试试。”

  “来,干一杯,”老陈十分地开心,举起了酒杯,“这申请还要麻烦你,农村人不懂得怎么写。”

  “干。”曾诚主动碰了老陈的杯,一饮而尽。

  “爷爷,我回来了。”那来接自己的小姑娘钻进厅里,额头上冒着满满的汗珠。

  “又跟虎子去哪里玩了”陈村长喝得微醺,“女孩子家的,不要老跟一群男孩子玩在一起。看看你的裤子,把裤管放下来,注意一下自己的举止。”

  “就跟他们去溪里摸了会鱼。”小姑娘倒不以为意,抬脚跨过板凳,大大咧咧地在桌子边坐下,顺手将裤管放下。“爷爷,十年的,今天舍得拿出来。曾叔叔,你真是个大人物。”她挤了挤鼻子嗅了嗅,一脸兴奋,拿起一个杯子就往里面倒酒,“我也尝尝。”

  “这孩子。”陈村长微笑着责备,却没有阻拦。

  “老陈啊,你这孙女养得真好,白白胖胖的,身体结实得很。”曾诚夸奖道。

  老陈得意道“养孩子嘛,不胖胖的怎么好看,你看村里其它孩子,黑黑瘦瘦的,跟干柴似的,能好看么。”

  “可城里的姑娘都是瘦瘦的,这样才能穿好看的衣服。”小姑娘不满地嘟囔。

  “瘦、瘦、瘦,瘦有什么好看,细胳膊细腿的,风一吹就跑,还好看。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是你爸回来看你瘦成那样,岂不是说我亏待了你。”老陈责备。

  “爷爷”小姑娘声带委屈,撒起娇来。

  “好、好、好,你让曾叔叔评评理,难道城里的姑娘都是瘦的”老陈没了辙。

  小姑娘将身子转向曾诚,瞪着她那圆圆的大眼睛,期盼地看着。

  “恩、恩、这城里的姑娘也不是都是瘦的,也有胖的。胖女孩穿起衣服来也不难看,当然啦,瘦女孩比较容易买到漂亮的衣服。你爷爷说得没错,不能太瘦,对身体不好。”曾诚没想到战火会烧到自己身上,圆起了话来。

  “听到了吧,连曾叔叔都说对身体不好,当然不能瘦喽这孩子,怎么转不过弯呢”老陈连忙接话道,回瞪了她一眼。

  小姑娘感受到了爷爷的注视,低头不语,用筷子戳着碗,表达着不满。

  此时,天色已昏,夕阳只在天际处留下一抹橙黄,院子四周已渐黑。村长的妻子从屋里出来,将一盏煤油灯点亮,放在桌上,便又折回了屋里。

  看着忽闪忽闪的油灯,曾诚想起了那场未尽的萤火虫之旅,便将上次寻访未果的经历说了出来。

  没想到城里人对农村如此地兴趣,小姑娘听得津津有味,大大的眼睛瞪着曾诚,一刻也没离开。

  老陈倒乐了起来,“你说,你们城里人,这稀松平常的事,还要大老远专程跑一趟。”便吩咐轩怡道“轩,有空带曾叔叔去看看,顺道看看崖上的塔,那也是咱村的标志。”

  这顿饭从昏黄吃到了灯明,小姑娘的加入,引来了话题,孩子的无心,倒成了两成人的胶合,轻松地聊了起来,话题也从城乡大事聊到了儿女闲事。一坛子酒在不知不觉中随了谈笑,变浅,见底。

  曾诚只觉得这酒好吃、顺喉、不上头,不自觉地饮了不少,却没想到这酒劲一下子涌了上来,恍惚间,只听得老陈叫轩怡去喊虎子爷来,便失去了知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