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罪奴她又名动天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2章 流民组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楚颜!你要加油!

  哪怕以后的路,要你独自去走!

  楚颜拍了拍粉桃李般的脸颊,换了身干净衣服,随后拉开了房门。

  天亮了,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府衙前面,周知府张侍郎和陈侍郎,正打算交接府衙近些时日的事务。

  楚颜闲闲说了句:“不忙着交接,接下来有三位大人忙的。”

  三人闻声抬头,一见她来了,皆满脸笑容。

  “楚姑娘怎不多睡会?”周知府知她劳累,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姑娘的意思,莫非找到了新的黑矿山?”户部张侍郎也像那位江老尚书一般,只关心矿山。

  工部侍郎献宝般拿来一张图纸:“楚姑娘快看看,这三万流民的住所,如此设计可好?”

  “走!”楚颜直奔主题道:“带上三万流民,我们去看大同的矿山。”

  “这是真的吗?”

  “真有矿山?”

  “猜到了!

  且不管三人如何惊讶,急急忙忙跟上。

  这批流民就被安置在城外,临时从军中运来了物质,就地安营扎寨,每日有府衙供给米粮,只是人数太多,往往一日一餐,还只能喝稀粥,勉强维持生命而已。

  冀州其他地方和晋州的米粮,陆陆续续运来大同。

  户部张侍郎和工部陈侍郎尽力协调,一边要供给这批流民,一边要供给军营,一边还要供给被封村的牛溪村……多亏这两位,出自京城户部和工部,对米粮的调度才能做到如此面面俱到。

  虽说三边都缺米粮、缺药材,但三边每日也都能收到新一批的米粮和药材。

  如此人才,倒真让楚颜刮目相看。

  她自问,即便是自己,只怕也做不到如此面面俱到。足见户部和工部在朝中并非吃干饭,人家分明是干实事的!

  两位侍郎这样的好官,若是多些,青龙国百姓何至于像李家村村民那般吃不饱穿不暖?若青龙国百官全成了安宁县令吴庸那号贪、官,那百姓还有活路吗?

  楚颜望着城外三万流民,心里感慨万千。

  “乡民们,府衙给你们找到了一项生计,只要你们肯吃苦,每人每天都能领到工钱。如果你们愿意,就跟我走!”

  小姑娘的话,三万流民也不是人人都听得到,即便听到了也未必相信。

  户部张侍郎心里有数,扬声喊了句:“她就是女神童!”

  一石惊起千层浪!

  “是女神童?”

  “女神童?”

  “是她?”

  “我跟女神童走!”

  “我也跟……”

  令楚颜哭笑不得的是,她做的思想工作没达到预期效果,张侍郎只一句“女神童”,却奇/迹般做到了。

  流民对“女神童”盲目的崇拜和信赖,让人啼笑皆非之余,也能深切感受到,百姓的单纯与善良。

  楚颜笑了下,换了套说辞:“跟我走有饭吃,还有工钱领!你们相信我吗?”

  “信!俺信!”

  “女神童在邯郸救流民的事迹,早就传开了。”

  “女神童,俺们都信你!”

  走在前面的人呼声震天响,落在后面的人不明就里也跟着走,边走边拉着前面的人追问。

  “我说大哥,咱们这是去哪?”

  “跟着女神童走就行,甭管去哪。”

  “没听前面的人喊‘有饭吃有工钱拿’吗?”

  “对对,跟着走准没错。”

  “女神童?真是女神童来救咱们了?”

  “那可不!”

  “女神童可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快走快走,走慢了指不定就跟不上了。”

  “等等,等等俺。”

  ……

  十万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以楚颜乘坐的马车领头,流民自发跟随。周知府等三位大人带着府衙官兵,也只是象征性负责押送。

  走了大半日,黄昏时分才走到地方,奇的是这一路竟顺顺利利,无一人滋事,也无一人脱队。

  流民们所求其实很简单,吃饱饭就行。

  “城外二十里这座山,就是大同的矿山。大家以后要留在这里凿山,开采矿石。府衙每日会给大家发米粮……”

  “能让俺们吃饱肚子吗?”有人问。这是三万流民的心声。

  “能!”楚颜回答的斩钉截铁。

  “还给工钱?”又有人问。

  “有工钱!多劳多得,按开采矿石的重量,每十天结算一次工钱。”楚颜解释。

  “要十天啊?”

  “工钱不工钱的,不重要,只要给俺们一口饱饭,这事俺干!”

  “俺也干!”

  “还有俺……”

  十万人七嘴八舌的声音,吵得楚颜耳朵嗡嗡响,她忽然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

  “大家听我说……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都别说话了,听女神童说。”

  “俺没说。”

  “都别吭气,别吭气。”

  场面之挺乱可以想象,好一会才渐渐安静下来。

  楚颜觉得跟流民们说不清楚,毕竟人太多,只好向周知府求助。

  “劳烦大人将三万流民,分成组,千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身强体壮的组长!让这三十位组长来找我,我带着他们先熟悉要做什么,怎么做,再让他们教给其他人。”

  周知府点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否则人数太多,楚姑娘说得口干舌燥,后面的人也听不到。”

  张侍郎和陈侍郎也挤上前,询问他们能做点什么。

  楚颜道:“陈大人,此地就是大同矿石所在,三万流民要在此安家。大人不妨到处走走,看看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后建房子尽量用土和石头,三万人若是全部去伐木砍树,此山很快就光秃秃了。”

  “好!楚姑娘,我这就去探查一番。”

  工部陈侍郎走后,楚颜又对户部张侍郎说道:“张大人在户部任职多年,三万流民登记在册之事,还是要仰仗大人。”

  张侍郎道:“此事已在进行中,只是才登记了一半。”

  “不急。”楚颜道:“不单要登记,每人还要单独做个工牌,只写姓名就行。以后他们每日开采的矿石重量,拿着工牌报数目,每十日也拿此工牌领工钱。”

  “十日结算工钱?这……三万人的工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府衙哪来这么多银子?”户部张侍郎提出关键问题所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