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围攻(一)
“萧中郎说……”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高慎正在衙中处置公务户部向来忙碌尤其是今年大军在外征战户部从上到下都呈现出了最为紧张的状态。
高慎作为户部侍郎他这里每天来往的人都很多见派去萧府送拜帖的管事来找他还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高慎不由皱起了眉头?
应该不是什么好消息想起萧禹那名闻遐迩的臭脾气高慎不耐烦的道:“可是萧时文有了回话?快说……没见忙着呢吗?”
那管事见他面色不善紧着凑到他面前低声道:“萧中郎未接拜帖只说最近身体不适不见外客。”
高慎眼角抽动了一下连拜帖都不接萧时文好大的架子……高慎心里一阵腻歪一件小事难道还让俺寻个中人前去说和?他娘的又不是娶亲……
想了想便又吩咐道:“送我拜帖去成国夫人府让大娘备上一份厚礼登门去拜见一下说点好话哄一哄……去吧。”在他看来女人总要比男人好说话一些也容易心软只要成国夫人不再追究事情也就完了。
再有就是他第二次送出拜帖若萧氏也拒而不受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真以为跟皇帝有了那么点不可见人的关系就不把旁人看在眼中了?做梦去吧。
匆匆的打发走了家中管事高慎憋屈的直想骂娘。
近来他自觉也是流年不利开通边市的事情他求哪个哪个就推脱谁也不愿帮忙尤其是封德彝那个混账东西。
早些年那人可没少受了高氏恩惠你看看现在求到他门上其人那副嘴脸真真是不当人子。
还有就是之前联络独孤又是捧着又是供着可独孤修德那副既要吃饭也要喝汤的贪婪模样实在让人招架不住。
现在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又要看萧氏的脸色……高慎不由想起了前些时堂兄高元的处境。
高元党附太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一番收拾之下丢掉了接掌没几天的户部尚书之位……可如今既没太子也无秦王俺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而真正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
管事走了没多久便又有亲信来报说长安令衙将高恽一案报上了刑部和大理寺正请他们派人一同审理此案。
这是要致高恽于死地啊……高慎当即大怒他真想去当面问一问长安令长孙无忌只不过是冒犯了一下成国夫人而已怎么就成了一桩不得不报请刑部大理寺会审的案子了?
而就在高慎被堂弟的事情弄的有些狼狈的时候中书侍郎萧禹也在恼火之中上了衙。
萧禹脾气向来不太好这和他过早的掌握了家族大权仕途上也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有着极大的关系。
萧禹的父亲是南梁明帝萧岿隋灭南梁萧禹跟随兄长萧琮入隋因为姐姐以及自己才能的缘故很得杨坚夫妇赏识。
仕途上顺利不说文献皇后还将一个侄女嫁给了萧禹于是萧禹便和李渊成了亲戚。
后来杨广登位高熲杨素等人纷纷殁去萧禹也就成了后起之秀皇帝近臣位在中枢是继任宰相的种子选手。
李渊称帝于长安萧禹照样受到重用就算李渊不很待见他却还两次用其为宰相由此可见其能。
到了李破称帝萧禹还是能在皇帝身边占据一个位置……你说这样一个人脾气能好得了吗?
高氏这次狠狠的得罪了他让他一晚上都没睡好所以早上来的时候没什么精神只是一大早便派了亲信到长安令衙去施加压力不能将高恽放了回家。
至于后来该怎么做他晚上的时候倒是想好了怎么也要送高恽去大理寺走一遭大理寺卿现在是李纲高恽这种好色之徒到了那先就要掉一层皮下来。
之后再做什么他还没太想好高欢的子孙们各个身带戾气行事乖张寻他们的错处倒不很难所以就算动不了高慎也能敲掉他们几颗牙齿下来……
当然了就算他恼火万分也清楚的知道两家不会也不可能产生太过剧烈的冲突大家同属长安大阀相互之间联络有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没必要结下太深的仇怨。
这次高氏做的错了来往几个回合之后很快就会有人插手进来为双方说合而且即便是皇帝也不会在这种时候任由他们把公务当做相互攻击的武器最终都需适可而止不然谁也讨不得好去。
所以说动手要快要早不然这口气许就出不来了……高慎那厮竟然还想来过府来见那是一顿酒的事吗?做梦去吧如此轻慢于我萧氏总得留下几条性命来填埋。
带着一身的负面情绪去到中书桌上已经堆满了需要他处置的文书萧禹收拢了心绪今天他还要见一些人前方军情正紧中书也不消停。
按照习惯他先闭目养神一会想想今日的规程一会和下属们聚议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而且如今中书处于落在门下尚书两省身后的窘境他以侍郎之位而掌中书要是哪天突然中书令之位落在旁人头上对他以及萧氏而言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所以对政务必须投注于全部的精力。
想到这些他再次于心底咒骂了一句该死的高氏尽来添乱……
冥思半晌叫来下属吩咐了几句又听了听他们的禀报这才开始处置公务签押了几份文书再拿起一份从门下省传过来的奏疏打眼一瞧接着眉头微蹙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从来不苟言笑的他不由露出些笑意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竟是鸿胪寺卿李道宗弹劾户部侍郎高慎与突厥来使交从过密有阴谋不轨之嫌。
萧禹久居要害知道此事可大可小鸿胪寺的奏疏由门下传到中书说明皇帝已经过目没有压下来而是传到中书说明事有可为?
如果此时中书建议交大理寺御史台议处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了?可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可多得……萧禹沉吟半晌觉着稳妥起见还是观望一下为好。
私怨和公务轻易不能混为一谈这是他为官多年的信条之一……这说明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
而此时一夜未眠的刑部尚书杨恭仁却已经收到了长安令衙的上报户部仓部主事高恽当街酒后无行欲强登成国夫人车驾上请刑部大理寺会审。
杨恭仁当时嘴角就抽动了一下心说半夜里皇帝刚刚跟他们密议一番这就发作了?是不是太快了些?
他又仔细回味了一下昨夜皇帝说了些什么之后他们几个聚在一处议论的那些话语心里面便也有了底。
接着轻飘飘的便是一句“同意长安令衙所请。”同时往省中上报……于是一件标准的治安案件便融入到了这次政治风波当中。
一旦三家会审开始那可就不是什么当街调戏哪位夫人的事情了有心的话其他事情必然也要讯问一番。
只要有只言片语在案矛头立即直指渤海高氏……
…………………………
刑部其实并不算关键……户部尚书苏亶晕乎乎的来到户部便有户部侍郎窦诞请见苏亶正心烦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可转念一想户部正值多事之秋高慎若真出了事侍郎窦诞不定还能帮把手稳定一下户部局面就是不知道刚来户部没几天的窦光大能不能堪以重任。
接着他又想到了窦诞的来历心中不由一动此人是李渊的女婿秦王李世民的心腹如今却又得皇帝钦许为户部侍郎。
扶风窦氏啊……那可是皇帝的“乡党”又与那位公主有着干系才能上还说不好名声也有点差据说还和族中兄弟闹了意气也就是说代表不了扶风窦氏。
这样一个人在户部任上……许是皇帝故意为之?多好的一把刀啊……
还真就所料无差见了面两人只稍一寒暄窦诞便说他这两日巡看仓储账目上有些不对可那是高侍郎所辖不好细查还请尚书派人核对一番而且事关军事可不能让兵部那边先行发作不然户部可就尴尬了。
说的在情在理若是事先没有皇帝提醒苏亶绝对不会当做大事来办可既已有备听高慎的名字从窦光大嘴里冒出来。
苏亶的反应和杨恭仁差不多心里先就抽抽了一下觉着这事也发作的太快了些他们这些晋阳旧人们竟是毫无察觉不免让出了许多的酸水。
皇帝才入得长安一载多些这样的大事竟然不需要他们参与就做下了吗?除了有些酸楚之外涌出来的则是浓浓的畏惧天威难测啊……
当然了不管他如何想法此事必须当做大事来办报到尚书省那是题中应有之义户部这里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慢了的话吃亏的可是他自己……